首页 > 资讯中心 > 健康生活 > 上海大医院日均门急诊量创新高 小病可就近看 > 正文

上海大医院日均门急诊量创新高 小病可就近看

www.kooaoo.com健康生活
  申城连日极端高温,各家医院门急诊量飙升。对于一线医生来说,更是严峻的考验。市卫计委7月30日的统计显示,中山、华山、仁济、瑞金、市一、市六等多家医院日均门急诊量“破万”,创历年新高。   但在就诊的病人当中,不少是小毛小病。以儿科医院为例,每日近8000号门诊量中,至少1/3为头疼、感冒、腹泻等常见病。负责人说,“如此常见病无须到大医院‘轧闹猛’,就近问诊能省下宝贵时间。”记者从市卫生和计生委了解到,随着“5+3+1”工程的全面推进实施,不仅每个郊区县都拥有一所三级大医院,而且遍布全市每个街道社区的30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0余所二级医疗机构都能完全胜任和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一些社区医院还有便民服务,比如当天预约的出诊病人1小时内上门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就近就医很方便。   急诊内科医生叶晨安:   凌晨“淡季”不淡,6天要倒三班   昨天早上7点30分,奋战了9个小时、一宿没有合眼的仁济医院急诊内科医生叶晨安疲惫地走出急诊间,这是叶晨安两年急诊医生生涯中最辛苦的一个晚上:一个人看了八九十个病人,其中8个重症病人,大多数都出现在零点以后,哪怕往常相对较空的凌晨2点到5点的时间段也没有一刻停歇。   重症病人大多和高温有关   重症肺炎3个、消化道出血2个、胰腺炎1个、心梗1个、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个…从前天22点30分到昨天早上7点30分,仁济东院急诊内科,一个人值班的叶晨安碰到8个重症病人,在抢救重症病人的同时接诊了80多个普通急诊病人,“算是创下了我急诊医生职业生涯的纪录了。在平时,一个内科急诊医生一晚上面对六十多个病人、两三个重症病人已经是忙碌不堪了。”   22点30分,叶晨安一上班就碰到了第一波急诊高峰。第一位重症病人让他心有余悸,这位病人因为肚子痛、腹泻走进急诊室,自己感觉是吃坏了东西,预检护士将这个病人按照3类普通急诊病人分类,让他排队看病。但是当叶晨安看病的时候,他发现这位病人可能不是简单的肠胃炎,“这位病人的肚子痛得不能碰一下,只是稍微揉一下肚子就痛得大叫,很可能是胰腺炎在作祟。”叶晨安果断地按照胰腺炎检查流程给病人开检查单,果不其然,是胰腺炎,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叶晨安告诉记者:“高温日,肚子痛的病人占了大多数,但是肚子痛很复杂,很有可能隐藏着凶险的疾病。”   叶晨安告诉记者,重症病人中大多直接间接和连续高温有关,“有些病人高烧,但因为高温日不想到医院看病,把小病拖成了大病,感冒拖成了肺炎。有的因为本身体质不佳或是慢性病人,连续高温日后,病来如山倒。”作为急诊医生,叶晨安的最大压力和风险,不仅仅在于病人多,而是必须要在很短时间内对症检查,找出疾病的元凶,特别是要在普通的急诊病人中发现重症病人。“这一晚,还有1位病人的疾病同样隐藏得很深。凌晨1点,一位病人因为胸闷来看急诊,生命体征却相当稳定,心跳、血压都很正常。”但是一系列检查后叶晨安却发现,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   6天三班倒常常睡不着   零点后,重症病人依然接踵而来,普通急诊病人排队焦急等待。一个人坐镇急诊内科的叶晨安越来越感觉顾不过来,他连忙找抢救医生和留观室的医生一同来帮忙。凌晨2点后,急诊室看病的病人依然没有减少。“按照经验,早上2点到5点,原本是急诊‘淡季’时间,病人很少,晚上急诊值班医生都会在这个时间段抓紧打个盹,恢复一下体力。”但是前夜昨晨,叶晨安没有时间休息,而且看病节奏相当快。由于白天太热,一些白领就是普通的喉咙痛、感冒咳嗽也凑到急诊来看病。   早上7点30分,叶晨安走出急诊室时感觉快虚脱了,头痛欲裂,昏昏沉沉回到家倒头就睡,但是两三个小时后又醒了,睡不着。一名急诊医生必须具备这样的本事:在6天里倒三班,早班-中班-中班-晚班,休息两天又是一个三班。早班7点半就要上班,15点30分下班;中班15点30上班到22点30分;晚班是22点30分到第二天早上7点30分。叶晨安坦言,“短短6天,生物钟来不及调,所以急诊三班倒的日子过得比较混乱。”   门诊骨科医生蒋建新:   7点半就开诊8小时看176人   昨天7点30分,骨科医生蒋建新坐进了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大楼2楼普通诊室,开始了连续8小时的看诊,到15点30分,一口气看了176个病人。   最近一段时间的高温日,他每天看诊的病人达到200个左右。原本8点开诊,但是蒋建新7点半就出现在诊室。诊室外已有一排的病人等着他看病。7点30分到8点,蒋建新将这半个小时留给复诊的老病人,“高温日,汗多小便少,代谢有问题,骨关节炎是一个发病的小高峰,其中大多数是老年人。天太热,我就早点看诊,让年纪大的老病人赶在最高温时段前回家。”   每天看病8小时,一天能看200个左右的病人,平均每小时要看二十几个病人?很多人不相信。但蒋建新有自己的看病经验:“做了23年的医生,我学会了个性化看病,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看病方法。开单子检查的和打针复诊的病人,两三分钟解决,每天这部分病人占到一成。更多的时间留给初诊新病人,新病人进诊室,我就仔细观察他走路的姿势,注意听他描述的细节,多教他一些骨科防范的技巧。”每天8个小时看病,蒋建新一刻不停,“我中午不休息,连续看病”。   很多病人都喜欢找他看病,因为蒋建新每次都会教病人一些技巧。他只要一坐进诊室就会不停地和病人说话交流,一天要喝掉15杯水。虽然病情大多雷同,但是蒋建新乐在其中,“和每个病人交流、看病感觉都不一样”。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周晨辰:   一天跑12户患者家,爬楼最难熬   对入职近两年的周晨辰来说,这个夏天感觉特别长。昨天12点40分,刚刚跑完12户患者家的周晨辰回到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咕咚咕咚”喝了一些水,坐下休息片刻,就开始查阅起第二天的病人名单和行车路线。因为太热太累,已经忙活了近5个小时的周晨辰觉得没什么胃口,索性连午饭都不吃了。   出诊20几天人都晒黑了   从7月10日开始出诊工作至今,周晨辰已经晒黑了不少。和20多天前相比,这个原本主要在病房里做护理工作的小姑娘显得干练了许多,说话也变得干脆利落。现在,每天都有10多个病人等着她上门,打针、换药、换导尿管,一家家跑下来,附近的路和小区都跑熟了。   可是20多天前,周晨辰的出诊还是另一番状况。说起自己第一天出诊的经历,她有些尴尬地笑了,“有点难为情……”原来,7月10日第一次出诊的时候,她同样要跑十多户人家,可是附近的路没那么熟,骑着电瓶车得处处小心。进了居民小区,还得一个个找门牌号,有时需要一路问过去。到了患者家里,有人问:“怎么今天来得这么晚?”一天的心情焦虑加上身体疲累,让周晨辰几乎承受不住,最后似乎连骑电瓶车的力气都没有了。回到单位,她在办公室大哭了一场。   老公房没电梯,考验体力   20多天过去,周晨辰对出诊已经颇有经验。有边沿的太阳帽、口罩、长袖上衣,一辆电瓶车和工具包,这是她近期出诊的“标准配置”。   “太阳帽和长袖上衣都是为了防晒的,口罩是为了挡挡灰尘,前几天风比较大,灰尘和小沙粒打在脸上很痛。”昨天一天,周晨辰就在万德路、栖山路、浦东大道、枣庄路、金杨路、云山路一带跑来跑去。近5个小时的辗转后,她终于完成了12名患者的护理工作:打针的6个,换药的3个,还有3人是换导尿管的。除了换药有时比较费时外,其它工作大都可以较快地完成。这也意味着,周晨辰出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烈日暴晒的户外奔走。   对周晨辰来说,出诊工作最大的挑战是体力上的。金杨社区卫生中心承担着金杨社区8.02平方公里、20余万实住人口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浦东城市化地区中对口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社区医院。并且,该医院对口的辖区老公房多,一些病人住在四楼、五楼,楼里没有电梯,周晨辰只能一家家爬上爬下。“现在这天气骑在电瓶车上还有点热风,可是一停下来爬楼,身上马上像火烧起来一样,每次都是从头湿到脚。”这样的暑热,在部分患者家里还在继续。周晨辰说,有些老人家里不开空调,极少数甚至电扇都不开,感觉就更热了。   尽管有时候觉得自己的身体也不在最佳状态,周晨辰仍然坚持了下来。每完成一名患者的护理,她就在心里对自己说:“又完成一家了,加油!”就这样,她在这个史上最热七月挺了过来。   记者了解到,金杨社区卫生中心7月份接待的患者达58000多人,比6月份增加了近4000人。“单就医生而言,平均每人一天要面对100多名患者,还有健康讲座、家庭病床等很多社区工作要做,这个强度很大。”金杨社区卫生中心党支部书记张蓉表示。 来源:东方网

1下一页

上海大医院日均门急诊量创新高 小病可就近看

健康生活提供的上海大医院日均门急诊量创新高 小病可就近看来自网络,若上海大医院日均门急诊量创新高 小病可就近看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