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五粮液注定亦喜亦悲。
7月,诟病多年的关联交易基本收官。由此而及,利益输送的终结再次为五粮液的业绩破点提供可能。市场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已有106只基金重仓进驻,较2008年末净增22只,而且,众多机构给予“推荐买入”、“增持”等最高评级。
不过,好景似乎不长。两个月后的9月9日,五粮液“调查门”事件突然爆发。此前断断续续出现的,关联交易利益输送问题、偷漏税事件,以及有关亚洲证券涉嫌内幕交易的问题,再度被推置前台,猜疑重重。
时至今日,证监会仍未披露调查事由。而五粮液日前召开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以及媒体沟通会对此更是避重就轻,甚至表示毫不知情,“一头雾水”。
此前,有接近五粮液高层人士向记者透露,此轮调查主要指向上市公司近年来的资本运作,及由此出现的相关利益输送、信息披露问题,其中涉及事件面较广,亚洲证券仅是其中由头。
但据记者在宜宾、成都的多日调查,就亚洲证券事件而言,拔出萝卜带出泥,整个时点却被再度推移。调查组的追根寻底已不可避免触及到五粮液“王国春时代”。
有业内人士认为,五粮液暴露的问题也不止于证券投资、关联交易多年隐藏的利益输送弊病,更多的则来自于其内部管控失效状态下,纷繁紊乱的业务运作、内幕交易,及至由此带来的有意无意的国资外流。
2009年,五粮液“王国春时代”迎来又一个关键时点。两年前,王最终留任集团董事长并没有宣告其时代的终结。而两年后的今天,“后王国春时代”与“唐桥时代”的交叉节点或将凸现。
陷入调查门的五粮液将走向何处?涅槃重生,抑或回归历史轨道?整个大幕或将在这个时点慢慢开启。
难以撇清的调查由头
“现在看来,五粮液当天没有停牌是有理由的。”基于此前深交所未予临时停牌的行为,四川某法律人士分析,目前事件的焦点或许并未锁定在当前的五粮液,而是基于早些年的某些违规行为,因此,证监会才会断定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并不大。“不然,依目前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严格规定,此情况必停无疑。”
成都本地某券商人士也表示认同,“没有停牌的反作用效果,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市场的恐慌性抛售。基金毕竟有较理性的判断,后续几天的平稳走势已经印证。如果临时停牌,则说明问题较严重,说不定后市暴跌更惨。”
9月11日,五粮液董事长唐桥逆势买入2万股的托市行为,对上市公司的调查问题也给予更多安全边际的佐证。尽管其45万的买股资金来源掀起了不小风波,但至少可以证实,此次调查给上市公司带来的负面效应程度有限。
但缘何调查与上市公司关系不大呢?有报道认为,除亚洲证券的委托理财行为,已无其余痕迹可寻。而已有接近该调查组的知情人士证实,此番调查主要缘于内幕交易,操作自家股票和虚假信息披露等。监管层目前更掌握其炒作自家股票的资金流水、操盘记录、借贷协议等一系列证据。
今年3月,因一起“合同诈骗案”,继中科证券8600余万元的委托理财损失后,五粮液再度爆出了5500万亚洲证券委托理财事件。
据记者掌握的相关信息显示,2001年起,五粮液控股子公司五粮液投资公司(下称五粮液投资)曾与名为“成都智溢”的公司合作炒股。由“成都智溢”开户,时任五粮液投资总经理尹启胜负责操盘,而当时五粮液存入成都证券的“成都智溢”账户资金为8000万元。
该笔资金具体是由五粮液投资向集团公司提出申请,并委托由其通过其进出口公司借至“成都智溢”,名义用作负责“五粮春”全国总经销的“成都智溢”的市场开拓费用,并由五粮液投资负责收回。
2004年5月,“成都智溢”账户迁至亚洲证券,账户资金已变为7500万元。2005年,亚洲证券破产清算,清算组认定其中的5500万元为委托理财款不予赔付。
“合作炒股,市场并不存在非议,但如果暗中操作五粮液股票,无疑将涉嫌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前述资本界人士认为。
日前,既有信息披露,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成都智溢”在成都证券开设账户时,尹启胜、五粮液投资的汪东曾先后操作,买卖五粮液股票,且数次大举买入的时机均与五粮液的利润分配方案推出时间相吻合。
纵观事件来由,关键“操刀”人物尹启胜其间曾任职五粮液集团办公室主任、公关部部长,及五粮液投资总经理。而五粮液投资公司又为上市公司和集团公司共同设立,分别持股95%、5%。显而易见,五粮液内部防火墙已形如虚无。
不过,就可预见的既得利益群体看,值得探讨的是,在包括中科证券在内的“问题券商”投资行为,其中更暗含着更深层次的利益侵蚀问题。
既有证据显示,抛开五粮液涉嫌的内幕交易,上述投资行为的操作直接产生的利益漏洞,只可能存在于证券公司、客户双方因签署委托理财协议带来的经纪中介返佣行为。
前述券商人士曾告诉记者,前几年证券公司情况是,只要客户私下与证券公司签订委托理财协议,或是许诺特定时间不动资金的协议,证券公司通常每年都会按资金总额支付证券经纪人比例不等的佣金。
“佣金肯定由证券经纪人拿,但一般都会给客户私下返回部分佣金,客户资金量越大越有可能。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呢?而这部分返佣最后落入客户公司账上,还是私人腰包就很难说清楚了。”
五粮液历年年报则显示,2002年起,每年都有高达数亿元的资金存放于证券公司,且基本未产生任何收益。拿着钱不存入银行获取利息收益,却放在券商那里不动?这无疑值得深究。
从暴出的中科证券、亚洲证券案件看,两券商的经纪中介人都证实,曾在资金划到证券公司账户前,与五粮液投资尹启胜等人都有过现金返佣的条件。尽管诸如此类的事前口头协议,从法律程序上尚难取证,但由此而及的可能性却已很难排除。
失效的内部管控
不过,就五粮液及至集团的内控现状而言,五粮液投资暴露的无疑只是冰山一角。多年来,集团与上市公司错综复杂的人事和业务管理,其实早已为其问题集中的爆发埋下隐患。
“从一开始,五粮液与‘成都智溢’合作经营‘五粮春’品牌就饱受争议。”五粮液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作为五粮液旗下重点培育的品牌,按理来说,其全国总经销应交由具有相当营销经验的酒类大佬来做。但实际操作却是,此前毫无酒类营销经验的“成都智溢”获得了实际运作权,而一同操刀还有王国春的胞弟王国学。
1下一页
财经解码提供的五粮液真相调查 不停牌防止市场恐慌性抛售来自网络,若五粮液真相调查 不停牌防止市场恐慌性抛售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财经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