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黄琳不久前产下一个男婴。当初怀孕后她患严重妊娠脂肪肝,被迅速从闵行区妇幼保健院转至位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得到综合优质的妊娠生产保障。“我们是6年前从江西来上海的,我妻子从产检、建档案到转院、生产,得到的服务和上海产妇一模一样,月子后还要去体检。”她的丈夫罗朝宇激动地表示,“儿子出生时7斤多,非常健康。”如今在上海,2300多万城乡居民无论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等,都能平等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创新机制,提供全覆盖服务
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局获悉,上海主要健康指标已连续多年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2.13岁,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全市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9.61/10万,婴儿死亡率降低到5.97‰。
“数字虽然枯燥,但每个十万分之一的下降背后都包含着机制体制的创新和医务人员的努力。”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主任黄亚娟介绍,作为全市5家中心之一,这里负责上海西南片5个区重症孕产妇的救治。“我们对会诊、转院来者不拒,白天黑夜轮转。”
孕妇可能合并心脏病、肝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妇幼保健院不具备综合救治实力,而过去具备能力的综合性大医院只负责本院病人,产妇会诊难,转院难。为此,上海建立了全市妇幼保健网络,社区排摸控制妊娠疾病风险,将孕妇从重症到身体正常分成红橙黄紫绿5级预警,橙色必须由高年资医生处理,红色必须转到中心。
在上海新华医院的上海市危重新生儿抢救会诊中心内,住着约70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少婴儿患的是膈疝等死亡率通常在80%以上的疾病,是高水平救治重新燃起家庭的希望和欢乐。中心去年收治的1700多个新生儿中总体死亡率小于1%。中心主任朱建幸告诉记者,上海挑选最具备小儿内外科等综合技术优势的6家医院建成了6个市级危重新生儿抢救会诊中心,分区域负责全市新生儿,“不用家长再万分焦急地找好医院、好医生,有危险的孩子会自动转来,存在宫内畸形的胎儿报告给中心后,我们会事先做好准备,孩子一落地就展开救治。”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公共卫生是政府的职责,上海坚持政府主导和聚焦民生的原则,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重点解决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
倾向重点人群,满足多元需求
目前,上海市各区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高于辖区常住人口每年人均50元的标准,在国家确定的项目基础上,按照“均等、基本、惠民”的要求进一步充实提升,向全市居民免费提供十二大类42项86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
均等化并不是平均化。记者采访发现,目前上海提供的疾病公共卫生服务中很多内容针对重点人群,如老年人、孕产妇、0到6岁儿童、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等。例如上海迄今已经为超过6万名外来贫困孕产妇提供每次800元限价助产服务;凡是居住6个月以上的孕产妇,都将可以免费接受9次产前健康检查,实施方案正在制订中。所有的0到6岁儿童都可免费享受系统保健服务。
随着上海医改方案的推出,上海又在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基础上,针对脆弱人群,新增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和60岁以上老人接种肺炎疫苗三项,从现在起将逐步推进实施。记者了解到,这些都是百姓特别需要和适用的,以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为例,根据去年疾控中心提供的数据,由于饮食等因素,大肠癌已经成为第一位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逼近十万分之五十。
严格评估机制,确保公共卫生服务公益高效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率先提出,合理确定各级各类预防保健机构的功能定位,明确任务,建立科学的公共卫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实行公共卫生绩效考核。闵行区先行一步,推出了全国首部地方政府卫生公共产品目录,将76个项目和规范化操作流程向居民交底,卫生机构主动加压,在提供服务中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估。
“我们以全区域人口和易患人群作为分母,对公共卫生项目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严格考核,督促区县主管部门和公立医院更好履行这项公益性职责。”参与各区县年度考评的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技术评估合作中心主任、考评专家组组长陈洁教授告诉记者,“专家各自打分、独立写下评语,要求考核对象既要完成项目, 更要把国家的投入花在刀刃上,花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1下一页
健康生活提供的上海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创新实现来自网络,若上海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创新实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