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招生计划,并不是招生任务。”5月17日,河北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拿着不久前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强调说:“完成情况不奖不罚。”
与《通知》一同下发的,还有《2011年度分省中等职业学校指导性招生计划》。在这张表格里,31个省(市、区)的指导性招生计划数字一目了然。
2011年全国中职学校指导性计划招生一共为820万人,河北省44.5万人。
对河北而言,2010年下达的招生计划与2011年基本相当。
2010年,河北全省参加中考的考生为70万人,其中选择升入普通高中的达45万人。
“没升入普通高中的只有25万人,即使这些考生一个不落都上中职学校,与下达的全省招生计划还整整差了20万人。”有专家指出,实际上没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很多都选择出外打工、参加工作等。
为此,有人直言不讳地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指出:“虚高”的招生计划数字,严重脱离实际,中职教育发展中遭遇的一些问题根源也在此。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每年为各省制定中职学校招生计划始自2005年。也是在那一年,中职学校开始扩招。
“当时,一方面急需有技术的蓝领工人,同时中职学校培养学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为此国家力图通过扩招来调整教育结构,“使中职教育的规模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达到1∶1,甚至要高于1∶1。”
2004年河北省中职学校招生27万人。2005年扩招当年,该省138.4万初中毕业生中有40万人进入中职学校。“在扩招的推动下,到 2007年,‘职’‘普’比例基本持平。”而此后,招生计划稳步增长,而初中毕业生却在逐年减少。
2009年,教育部给河北省下达了42万的中职招生任务,比2005年增加2万。但全省初中毕业生数已由2005年的138.4万人下降到 101.0万人。
同时,随着高校扩招,更多的初中毕业生选择读普通高中,中职招生空间被进一步挤压。据统计,2009年,在初中毕业生人数下降的同时,河北省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却由2005年的64.6%提高到81.7%。
为了扩大学校招生,完成招生计划,记者了解到,一些省份的中等职业学校只得积极拓宽招生面向和招生渠道,通过送教下乡、送教下厂、送教下社区等形式,招收非应届初中毕业生等劳动者。
2009年7月,河北省在全省推进送教下乡,实施“双带头人”(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和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记者注)培养工程,将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的招生对象扩展到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的45周岁以下青壮年农民。当年试点招生10万人,2010年又招生8万余人。
“没有这部分生源,招生计划是不可能完成的。”河北省教育厅工作人员评论说。
尽管教育部对于完不成招生计划“不奖不罚”,但各级教育部门对此依然深感压力。
今年下发的《通知》中就强调: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低于45%的地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同时,《通知》还要求,招生录取期间(7月10日~11月10日),坚持每月两次定期报告招生工作进展情况的制度。
为了保证招生规模,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每年下达给各省(区、市)的招生计划,同时也被向下逐级分解。
“招生计划能管学校招生,可管不了学生报考啊。”河北省一所县级职教中心副校长孙勇(化名)告诉记者,面对“数字压力”,为了保证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尽可能地到当地中职学校就读,该县的教育主管部门不仅给中职学校下了计划,甚至各初中也分解了任务。“我们到各初中去招生,初中老师也想方设法往这儿送”。
而据河北省教育部门估计,今年该省中考考生比2011年将进一步减少,无疑中职学校完成招生计划形势也将更加严峻。
“招生心切”催生数字泡沫
今后,石家庄市地处太行山区的赞皇、灵寿、元氏、行唐、井陉、平山6县45个乡镇无法升入普通高中学校或不愿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可“零门槛”就读中职学校。
记者了解到,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近日提出:山区45个乡镇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可全部接受免费职业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立水告诉记者,此举帮助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山区群众彻底脱贫致富的同时,也是为了缓解中职学校招生难。
有专家指出,国家对中职教育扶持的力度不可谓不大。除了为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外,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还实施免学费。但招生难依然困扰中职学校。
“三个年级在校生也不过几十人。”5月16日,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校长王骁(化名)才最终透露了他所在的县级职教中心的实情。
记者采访时,整座校园看起来干净而整洁,却明显少了些人气。下午4时,校园里难觅学生身影。
王骁告诉记者,外边看起来漂亮的教学楼,由于无力维修,其实上下水早已坏掉不能使用,校园里甚至没有锅炉房。
最少的时候,一个年级不足10名学生。“我们的老师甚至只给四五个孩子上课。”这位任教多年的校长不禁感叹,“我感觉这简直是对老师的侮辱。”
一边是不断增长的招生计划,一边是逐年减少的生源。身处夹缝中的中职学校难免“招生心切”。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也就100人左右。”邢台市某县职教中心工作人员姜斌(化名)告诉记者,但在2010年10月,为了成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该职教中心临时组织“送教下乡”学员、短期培训班学员冒充全日制在校生,应付检查。
记者了解到,要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达2000人以上”。
姜斌告诉记者,尽管有关部门投资为学校建了新的图书室和微机室。但该职教中心2005年后,随着生源减少,在校生人数直线下降,“从最多时候的 1000多人,到2007年前后只剩下四五百人,现在三个专业也就100多人。”
1下一页
教育资讯提供的教育建议2011年中职招生820万 被指脱离实际来自网络,若教育建议2011年中职招生820万 被指脱离实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