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教育资讯 >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表示让家门口“名校”改变择校观 > 正文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表示让家门口“名校”改变择校观

www.kooaoo.com教育资讯
继本市部分区县幼儿园报名启动之后,本周起,虹口、黄浦、静安、徐汇等区县的小学招生政策开始陆续上网公示。5月起,上海的初中、小学报名全面启动。为了进一所热门学校,不少家长四处赶场,上周末,在个别幼儿园甚至出现家长凌晨盲目排队报名的现象。   选择一所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学校真有那么难吗?并非如此。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日前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择校虽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但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让每一个孩子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却是政府的职责。”   尹后庆透露,上海新优质项目学校今年起已增至43所,闵行、杨浦、普陀、长宁等已形成区域推进的态势,以点带面,促进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通过一所所身边好学校给孩子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教育效益来逐步扭转家长的择校观。   八成学校按实有人口招生   晨报:上周末,静安、闵行几个幼儿园报名排队,对家长的排队问题,您怎么看?   尹后庆:这只是上海1700所幼儿园报名过程中偶发的个例,但折射出家长们的焦虑。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招生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细致,另一方面说明入园高峰持续所形成的社会大气候给家长心理上带来的恐慌。上海已对学前教育未来三年的发展规模和接纳能力进行了超前研判,并形成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因此我们的幼儿园数量是基本能满足需求的。   在这里我要强调两点,一是只要是满足入园条件的适龄幼儿都能够在家门口接受学前教育,二是幼儿园录取和报名先后程序没有关系,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急着去排队。   晨报:今年上海扩大了“人户分离”试点区域,更多孩子可在居住地登记入学,但也有孩子报不上名,这是怎么回事?   尹后庆:据我了解,80%学校还是按照实有人口招生的。但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些口口相传的“好学校”成为了择校热点。这些学校的招生人数,比如说有300个报名,而招生名额只有200个,那么只能按先落实户籍和实际居住都在这里的孩子,然后再落实其他情况的孩子。这个先后次序,在各试点区域都会有招生原则和相应政策提前告知。   新优质学校关注内心世界   晨报:去年年底市教委推出25所新优质学校,试图破解择校热难题。这些新优质学校是评出来的吗?   尹后庆:新优质学校不是评出来的。这些以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不挑选生源,不争抢排名,不集聚资源,他们靠育人质量过硬而获得好口碑。   “新优质学校”不再把学业成绩、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校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真正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如何让教育过程更丰富、师生关系更和谐、多样化学习需求更充分满足。人的发展理应成为一所学校关注的起点和终点,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内心世界,进而通过课程的浸润使得其内心世界丰富而有追求,这是新优质学校的核心。   晨报:新优质学校的推进是否只是一种教育理想,无法解决现实中的过度择校问题?   尹后庆:新优质学校不只是教育的理想,很多已经在实践中成为了现实。比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通过每一个角落都精心设计、每一次机会都面向全体、每一堂教学都关注差异,从而给予最普通家庭的孩子们“充实”的精神生活与“幸福”的人生感受。这样的学校就是转型时期涌现出来的新名校。   我们推出新优质学校,就是要走出依靠分数指标、物质计量、工具价值来判断教育效益的惯性,引导学校和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内心世界的健康成长。   晨报:日本为了推动教育均衡,一是加大经费投入,二是每隔3-5年,校际教师刚性流动,这样使得家长择校没有意义。这样的模式是否可以在上海推广?   尹后庆:随着教育内涵发展的纵深推进,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以满足老百姓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从世界趋势看,没有一个现成的经验或标准的模式来专门解决择校问题。日本通过教师刚性流动的方式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在日本或许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上海并不一定适用。事实上,我们也创造了委托管理、见习教师计划、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有效举措,形成促进均衡优质发展的“组合拳”,最终让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受惠。   新优质学校已增至43所   晨报:成为新优质学校以后,是否会增加教育经费?   尹后庆:新优质学校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些学校不会享受特殊的政策和资源,他们更像是教育改革“志愿者”展开先行探索。这个项目的价值不在于 “表彰或命名”一批新优质学校,而在于将动态的推进过程作为项目的主体工作,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所学校在进步。   晨报:下一步,新优质学校有什么新举措?   尹后庆:上海新优质学校今年已增至43所,闵行、杨浦、普陀、长宁等也开始了区域层面的整体推进,这种势头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希望“新优质” 的新理念、新途径、新探索能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促进每一所学校都能走向“新优质”。   事实上,“好”学校会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我们发现,确有一部分“老牌名校”依靠自身多年累积的文化传承保持了长盛不衰,但还有一部分则实际上是在政府的强有力支撑下才得以维持的。而“新优质”项目学校大多没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没有政府在教育资源上的特殊倾斜,学生来源也很一般,如何让这些“学校新名片”保持长久的有效期是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所以,打造几张“名片”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集群式的发展模式,尽可能地影响到整个上海基础教育学校的办学追求,推动大家都力争把自己的学校办成让所在社区百姓满意的学校。

1下一页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表示让家门口“名校”改变择校观

教育资讯提供的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表示让家门口“名校”改变择校观来自网络,若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表示让家门口“名校”改变择校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