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生活 > 本地资讯 > 上海各年龄层写作力量齐整 > 正文

上海各年龄层写作力量齐整

www.kooaoo.com本地资讯
“下个月,我们将策划出版一整套‘90后文丛’,有12部之多,这是国内首次集中推90后写作者的举措。”谈起手头的写作“新芽”,市作协创联室李伟长难掩兴奋之情。作为站在80后门槛的作协工作人员,李伟长现在更多的工作是与90后打交道。2008年起,在王安忆、叶辛等知名作家倡议下,市作协发起“文学百校行”活动,并成立专门的“文学百校行办公室”。经过4年发展,“文学百校行”活动不仅将上海130余所大学、高中在内的文学社团集结起来,还将视野辐射到长三角,并和北京、广东、山东、广西、四川、福建、江西等省区市联动,发掘出一大批热爱写作的90后。专为90后提供写作平台的电子杂志《零杂志》已连续出版28期,推出了4部主题书系《小说酱》《小说病人》《小说神马》《创意小说》。在此基础上,一整套“90后文丛”将陆续在线上、线下发行,可谓水到渠成。   在这12部小说集中,就包括90后女孩李姗姗的《三三故事簿》。生于1992年的李姗姗是“文学百校行办公室”跟踪培育的90后写作者之一。今年8月,《萌芽》杂志以头条、二条位置刊发了李姗姗以笔名“三三”发表的两篇小说,不仅在同龄人中引起反响,也引发文学界关注。   近年来,市作协还通过扶持签约作家,举办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作家研究班,编辑新锐作家文库等多种形式和办法,在发掘、凝聚和扶植、培养青年文学新人方面下功夫。2010年正式启动的“531”培养计划,将用5年时间建立起年龄结构合理、创作门类均衡、创作状态良好、实行动态管理的青年作家人才库,包括“一线队”、“二线队”和“后备队”三个层次。在“文学百校行”基础上搭起的“后备队”里,像李姗姗这样具有相当创作潜力的90后写作者还有数十位。   创作的背后离不开人才和队伍,市作协党组书记孙认为,上海文学之所以至今在全国保持重要影响,与作家梯队的培养密切相关。20多年前,王安忆、叶辛、赵长天、赵丽宏、王小鹰等一批青年作者成为作协专业作家,此后一直是上海文学的创作主力军。如今,“531”计划的“一线队”已为专业作家队伍输送滕肖澜、薛舒两位青年作家;“二线队”则有路内、小白、周嘉宁、苏德、小饭、孙未、张怡微、君天、蔡骏、那多、楚惜刀、走走、王若虚、陆梅、殷健灵等30余位创作生力军。   目前,从50后到90后,上海各年龄层写作力量齐整,这一阵容在数月前由市作协发起的“会师上海·90后创意小说战”中得到了有趣的展现。以“5678带出9”为概念,作协请来程永新、孙甘露、葛红兵、姚鄂梅、路内、蔡骏、阿乙、周嘉宁、徐敏霞、苏德、王若虚等四代作家组成评委阵容,还通过双向选择,为进入决赛的12名90后写作者各自找到一位写作导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写作指导。   “文学写作说到底是一种个体劳动,靠的是作家个人长期的坚持,作协的工作是在他们需要的时间和地方‘扶’一把。”在市作协去年签约的15位作家中,绝大多数是70后、80后写作者。孙说,好作品需要艰苦、长时间的积累和思考、磨砺,“我们鼓励和扶持创作,并非今年签约,明年就要拿出作品”。写作队伍的培养亦是如此,“文学是耗费时间的工程,不能急功近利,如果说‘签约’是定点培养,那么对于更广大尚在校园中的90后乃至00后来说,写作和阅读风气的引领和带动就是一种撒网式的培育”。

1下一页

上海各年龄层写作力量齐整

本地资讯提供的上海各年龄层写作力量齐整来自网络,若上海各年龄层写作力量齐整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