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生活 > 本地资讯 > 上海民间脱口秀节目生存现状调查 > 正文

上海民间脱口秀节目生存现状调查

www.kooaoo.com本地资讯
在周立波“海派清口”走红后,名不见经传的王自健也靠着荧屏轰炸效应,悄悄地红了,尽管很多人不认可王的《80后》有多好笑。那边厢,和周立波几乎同时鹊起,一度红极上海滩的草根脱口秀明星蔡嘎亮,却多少显得有些沉默。   蔡嘎亮从巅峰到谷底   当记者来到蔡嘎亮的工作室采访,蔡依然出口成章,显现出昔日的才情。他对记者说:“我没有背景,只有背影。我没有关系,只有关卡。我没有财富,只有才能。但只要背影在就能越过关卡,证明才能。”   他曾在歌厅里唱了10多年,在沪北一家影院的小剧场卖了9年艺,但都名不见经传。2006年2月,因为一位资深乐评人一句“北京郭德纲,上海蔡嘎亮”,倏地一下子,蔡嘎亮成了“上海滩的草根明星”。每天晚上10点,300人的场子被挤得水泄不通,这样的场面,在上海国际电影院维持了7年之久,每天还总有一部分观众聚集在门外,因为没有买到门票而失望。   蔡嘎亮的铁杆粉丝是一些40到50岁的上海中下阶层中年女性。“你不能娱乐整座城市,你只能娱乐一部分小众。以独特的形式,让他们开心大笑,让他们眼前一亮,产生共鸣,记住你和你的节目,就足够了。”   可如今,那批40、50岁的观众都不听脱口秀了,相亲节目占据了她们业余生活,“以前的我很风光,甚至觉得可不可以哪天不演了。不过随着现在专业演出次数的减少,我心里多少还是有落差的。我承认这是我现在的缺陷。不过,50岁了,也该沉淀了,也该面对现实。”谈及现在的经济状况,他说:“其实我从未想过要放弃,虽然专业演出是少了,可是我现在有一个团队,专门做生日宴会、婚庆、年会。譬如,做一场婚庆邀请我主持的话就是一万元左右,生活是肯定没有问题了。而且,现在也经常去国外做文化交流,那些华侨听到‘本土’的声音,高兴得不得了,我现在真的是不为赚钱,只为赚名声了。”   演出没有固定平台   建国中路一家咖啡馆一个晚上,再过几个小时,一场脱口秀即将在这里上演。当晚,表演者陆续在下班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们一边自己动手布置现场,调试音响,一边还笑着听大家拿自己开涮。   这家脱口秀团体以喜剧脱口秀的形式传播幽默文化,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演出逾50场,每场观众稳定于150人上下,细致到笑点的频次,笑点的间隔,观众们的返场率都有人一一统计。他们的脱口秀表演者大多都是非科班出身,很多都是朝9晚5的上班族:海归、500强白领、在沪外籍人士、名校在读生、创业者等等。因为都是业余表演,离开舞台,他们私下里都有自己各自的生活和工作。表演者“笑铅笔”赶到的时候,刚从客户那里过来,西装笔挺,一手电脑,一手公文包,刚喘口气,就到角落里拿出表演稿准备起来。虽然都是由业余的人员组成,但却有严格的创作机制。要求每一个团员周四交稿,必须是新的段子,交不出或晚交,都得接受惩罚。“有些人压力大了,就退团了!”   而在另一家剧院,兰心的门口人头攒动。观众在兰心大剧院的门口排起了长队,当晚有好几位著名的笑星将亮相于此。记者来到后台,发现侯耀华、朱建华等人都在休息间,他们相互调侃着对方的段子,在等待着演出开始。   晚会上,首个出场的笑星朱建华边说边唱,调侃了许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身边事,引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记者从演出现场看到,他的粉丝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八十几岁,还有不少是大学生。他曾经唱遍了上海70%以上的歌舞厅及夜总会,“94年的时候,我开始拿着话筒一边唱一边讲,我还不知道那叫脱口秀。”2009年对于他而言是幸运的,蛰伏3年的他,拜沪上著名笑星毛猛达为师,开始一个人一台戏在台上说笑逗唱。这种“在线互动”的方式,让他很受鼓舞:“我表演的风格是唱一段说一段,把歌曲和自己的内容串联起来。唱《父亲》,你唱的再好也不及原唱,但是你中间有故事,观众就会更容易去想象。脱口秀要营造一种气氛,就如同东北有二人转、北京有相声、上海有滑稽戏,那么我就要把滑稽的东西融入到脱口秀中,这就是上海独有的特色。”   因为场内的音响声很大,记者和他找了许久才找到一处堆放设备箱的空处。不知道是不是环境的原因,他有些触景生情。“现在脱口秀不缺市场,但我们缺少一个平台。”如今,外面形形色色的活动都在商演,可是脱口秀的市场却是不那么风顺,“脱口秀现在人家都不敢用。我们没有官方的品牌,一场演出,我们要到文化局去专门申报,一台2小时的演出一大半都要让他们审核,牵涉到敏感话题的都不能做。”严格的审核、平台的缺乏,让他们这些脱口秀的演员有些不知所措,“很多活动,别人情愿叫一档相声,因为保险。如果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小剧场,只做脱口秀那该多好。”   很多演员缺乏想象力   “飞来脱口秀”的创办人沈飞曾经是美国好莱坞剧场的脱口秀演员,在学习了一整套纯美式的脱口秀后回国发展。从一开始靠微博、微信等网络进行宣传,到如今逐渐地已经有很稳定的观众群。   整个脱口秀环节中,除了他自己说笑话之外,还通过短信、微博的方式,和听众互动,共同创造快乐。节目中,他化身趣闻中的人物,说到天气风大的时候,会延伸到玛丽莲·梦露“裙摆飞扬”的性感撩人,既丰富了节目的形式,也增强了语言的喜剧效果。而且普通话和方言相结合,也使这档脱口秀别有风味。“其实脱口秀的素材还是主要来源于生活中的发现,我们对社会中现象的阐释。毕竟,现在的人们生活单调、压力大,如何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不过,想做好脱口秀的市场也不是那么容易,除了需要盈利,对于以后的市场运行沈飞还是提出了一点疑虑,“作为脱口秀的演出工作坊,我不得不承认现在中国很多演员都缺乏想象力,这和思想开放度也有一定的关系。譬如美国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有很多机会接触脱口秀和演讲,而中国的孩子忙得连课外书都没时间看。其实,我希望我们的脱口秀节目能通过娱乐的方式,把社会热点话题演绎得有声有色,给人以欢笑后的启示,让他们真正拥抱生活。” 《劳动报》报道

1下一页

上海民间脱口秀节目生存现状调查

本地资讯提供的上海民间脱口秀节目生存现状调查来自网络,若上海民间脱口秀节目生存现状调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