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28日,沪版图书交易会(订货会)正式升级为上海书展。
10年过后,上海书展被公认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华文书展之一。莫言这样评价上海书展,“这个夏天,上海这座城市因阅读而成为全世界最有文化感召力的城市。”
曾经,书展的意义在于信息的传播。上世纪80年代,要让市场知出版社所有,让出版社知市场所需,需要通过书展来进行。那么,在海量信息的当下,书展的存在价值在哪里呢?上海书展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让最急需的图书信息、最有价值的文化资讯、最契合时代的思想观念,得以“集中放大”与“前排就座”。
2013上海书展开幕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很是头疼了一阵子。每年上海书展期间,作为东道主的世纪出版总要向读者推荐10本好书,今年实在是难以取舍,即便是改为推荐“20种好书”,仍有遗珠之憾。陈昕珍惜书展这个一年一度的机会,“我们要充分利用书展这个巨大的阅读体验场所,让更多的读者体验到阅读对自己个人修养提高的重要作用。”
“培养阅读兴趣,使大家更多地读好书,是出版社最重要的一种责任。”陈昕感慨,这是一个信息爆炸、浅阅读盛行的时代,“在我个人看来,停留在非常零碎的浅阅读层面,其实不利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我们希望能够引领大家进行更多深度的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
1下一页
〖书展的意义在于“集中放大”,引领更多深度阅读〗
本地资讯提供的书展的意义在于“集中放大”,引领更多深度阅读来自网络,若书展的意义在于“集中放大”,引领更多深度阅读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