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心目中的外滩,指的就是黄浦区的外滩。这条城市滨江岸线囊括了外滩、十六铺码头、城市最佳实践区等著名地标景观,也是黄浦区经济增长的腾飞点。
在一场关于外滩未来的对话中,黄浦区区委书记周伟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苏功洲用了一句经典的话:“老外滩是新的,新外滩是老的”。
老外滩,是赫赫有名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昔日的“远东第一金融街”,吸引着私募、风投这类新金融业态纷纷集聚;新外滩,也被称为南外滩,曾经是仓库、是码头、是堆场,其改造规划新鲜出炉,堪称中心城区核心地带最大手笔。而黄浦,将用八年时间绘就这幅上海开埠以来面积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外滩地区整体规划成果——建成外滩金融集聚带。
滨江地理
黄浦区,地名得名于“黄浦江”,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合流处的西南端,东、南濒黄浦江。上海开埠后,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一段黄浦滩,因位于上海县城厢之外,被称为“外滩”,这里已是上海的象征,也是上海城市近代的起点。
老外滩的新形态
兴仁里曾是上海最有钱弄堂 外滩就是“川流之中聚金处”
烈日当头,动一下汗珠就会滚落的高温天,外滩依然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外滩社区84岁的居民陶俊戴上眼镜,开始逐行查看《上海名街志》。从黄浦区委研究室退休后,这位可敬的老人将时间都花在了修志上。 《上海通志》、《黄浦区志》、《上海名街志》……整整二十年,他坚持不懈地记录着外滩的点滴变化。
在上海方志学者眼中,外滩是了解认识上海的第一站。 “解放前我到上海学生意,就在外滩;这辈子拍的第一张照片,也是在外滩。外滩已经成为新旧上海的见证,什么也无法取代,是响当当的上海城市名片,名扬四海。 ”陶老说。
“现在经常说楼宇经济,其实外滩才是楼宇经济的发源地。 ”陶老从厚厚的资料中找出一本1947年出版的《上海行号路图录》。在外滩一带40幢大小楼宇中,共有1678个入驻单位。其中汇丰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2号)每层都有近30家洋行、华行、贸易公司。
陶老家位于北京路河南路路口的山北小区。就在它的对面,有一条弄堂叫做“兴仁里”,这条巷子其貌不扬,却曾经是上海“最有钱”的一条弄堂。
“‘兴仁里’建于19世纪60年代末,为英租界最早的石库门里弄之一。当年的宁波路是上海钱庄大本营,提起宁波路上的银钱业,最突出的就是兴仁里,这里聚满了各类金融行庄与商号。从沿街面到弄内,有安康、安裕、赓裕、春元等11家钱庄,大公、大康等6家银行,还有信托与保险公司、金融业机构达19家。 ”
“外滩,就是于川流之中聚金的地方,这个不会变。 ”陶老说。
《新闻晚报》报道
1下一页
〖南外滩打造世界最美马拉松〗
本地资讯提供的南外滩打造世界最美马拉松来自网络,若南外滩打造世界最美马拉松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