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澳大利亚的猪笼草开花了!昨天,记者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后备温室中,见到了这株正在怒放的猪笼草。这是它来沪之后二度开花,成活过今年冬天,就标志着它引种驯化成功了。自2010年建园至今,已有上千种植物在这里被驯化、保育成功,仅食虫植物就有80余种。
笼子比花美
花在哪儿?在花房中,这株一人多高的猪笼草颇为抢眼,可花却十分低调:那一串淡紫色比桂花略大、排列如麦穗的是雄花,旁边一串花型略长的便是雌花。
若不是负责照料它的工作人员汪艳平指点,记者还真差点从枝叶间错失了这花朵。其实,作为一种观赏植物,猪笼草主供欣赏的是变态叶——它的部分叶子构造复杂,尾部有卷须膨大成笼状。上面还有一个“盖子”,让掉进捕虫笼的小虫插翅难逃。
在这个后备花房中,正培育着大大小小几十种猪笼草,它们的笼子形态各异,有的瘦长,有的偏圆,有的红纹点缀如瓷瓶……汪艳平介绍,猪笼草一般在夏秋、冬春之际开花,因品种不同而异,但花儿都比较单调,不如笼子抢眼。
不过,开花、结籽对于植物的驯化、保育而言,意义重大。这表明新来的植物在新环境中不仅能够生存,且可繁殖后代;若所结种子能发芽、长大,则意味着保育成功。
去年,这株从澳大利亚搬来的猪笼草已开花一次,但结籽不多。今年花开后,汪艳平帮它进行了人工授粉,细心将雄花的花粉撒到雌花柱头上,她希望今年能顺利收下种子,用于明年育苗。
食虫更招虫
就在猪笼草旁边,形态各异的瓶子草、开着淡紫花朵的捕虫堇,还有形如贝类的茅蒿菜,都在无声无息地各展所长,捕猎虫子。汪艳平介绍,就在花房这片不过十几平方米的区域中,聚集了上百盆食虫植物。
别以为这些植物吃虫子,这里虫子会特别少。相反,这块区域的小虫特别多,因为食虫植物们会散发出人类无法察觉的气味,吸引虫儿前来,再一举擒获。
随便找一只“瓶子”或“笼子”张望,都可见无数小虫“溺毙”其中。汪艳平说,食虫植物往往生长在岩石、树干、沼泽等营养贫瘠的地方,缺乏生长所需的氮元素,所以要通过捕食虫子当“补品”。植物无法移动,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引诱虫儿自投罗网。
在一株茅蒿菜上,记者就看到了一只已被“消化”了的苍蝇——只剩下坚硬难食的外壳,瘪瘪地贴在只比它身型大一圈的叶片上。这又小又薄的叶片该有多大的“力气”,才能牢牢夹住垂死挣扎的猎物啊!
汪艳平介绍,这些食虫植物来自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尼等不同原产地,故而对温度、水分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每天都要分别浇灌,悉心照料。不过,有一点却相同:一般在清晨分泌粘液最多。
她告诉记者,引种植物在这里驯化、保育成功后,才可大量繁殖,搬到供游客观赏的温室中,或用于布展。
来源:文汇报
1下一页
〖上海辰山植物园正在驯化一批食虫植物〗
本地资讯提供的上海辰山植物园正在驯化一批食虫植物来自网络,若上海辰山植物园正在驯化一批食虫植物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