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生活 > 上海自贸区 > 五大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焦点问题 > 正文

五大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焦点问题

www.kooaoo.com上海自贸区
9月24日,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联合北京银行(601169)上海分行共同举办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首席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隆重召开。和讯网作为协办方全程图文直播。圆桌讨论环节,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卲宇、前华泰证券(601688)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博道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对上海自贸区焦点问题激烈讨论。   以下为文字实录:   邵宇:刚才做了面上的讨论,很多的内容都已经呈现出来了,接下来我们想做一些重点的讨论,大家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交给服务人员,传递给我们。我们通常有一句话,三个经济学有五个观点,这里有六位,看来观点会就12个之多。我们看一下金融市场的离岸在岸机制以及风险管理管道的设计,看看各位有什么见解。第一个还是谈谈我们关心的金融开放,特别是离岸在岸之间怎么样打通,怎么样风险管控,怎么样设计。   陈兴动:大家现在的兴趣点在上海自贸区里可能还是在金融开放这块,金融开放首先对于外资要到自贸区来,是希望用这个自贸区进入中国大的市场这个腹地,对于中国的企业希望通过这个自贸区通过这个踏板走向世界,这里有巨大的商机在里面,可以做的事情就非常多。过去对国内的企业有大量的贸易国际贸易资金的筹措、流通,在过去都是通过香港、新加坡等其他的金融机构来完成,今后可能越来越多的会挪到自贸区来,这里的企业会省下很多的成本。外国的企业一样有这样的过程。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区内区外在岸离岸的业务怎么区分,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讲,初期可能只能在区内外,区外虽然有一些,比如说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允许它做离岸业务作为试点,以后更多的银行在区内可以做离岸业务。在区内的离岸业务可不可以做呢?应该是可以做的,金融这个东西不需要一个物理的铁丝网或者墙给它隔开,可以做,只是是不是有效,避免引起初期更多的冲击,放到区内去做,我个人的考虑,在区内又有一个冲击。当浦发银行允许在浦东或者上海做离岸金融业务的时候,许许多多的银行其实都在想方设法在金融管理当局拿到这个权利,我也能做。以后仅仅是大家在区内做离岸金融服务的话,区外的离岸金融服务的必要性就下降了,就没有了,那其他地方的离岸金融怎么做。   连平:接着陈总刚才说的观点,我确实还有些困惑,一个是感觉到最终的方案或者很具体的东西没有看到,所以还是觉得不是太吃得准,另外一个,想一下离岸这块如果说是区外都能做,这个概念就不是自贸区金融对外开放了,那就等于中国所有的银行体系里面都可以有一个离岸账户,因为本身就没有很强的一个物理概念,就像现在这些银行做的离岸账户,事实上很多业务,比如说这家银行在海外的业务跟内地的业务是结合在一起做的,全部是落在按照监管部门要求总行开的账户上面,无所谓了,反正国内的各个都可以做,离岸如果放到这个程度的话,那就不是自贸区的离岸金融了,那就是中国整个银行体系的离岸金融全部放开了,不管哪里都能做,这里还是需要有一个限制的,比如说你所做的这个企业,银行可以在这个区外,你做的这单业务一定是要属于自贸区里面的这个业务,或者是自贸区以外的,境内的还不能做,这里怎么区分清楚,我认为这是第一步,然后才是离岸账户跟在岸账户之间的一个管道的问题,刚才很多位讲了这个观点,我也是持有这个看法,初期的时候还是需要谨慎,到了一定的时候,看看各方面的运行问题都不大,到这个时候才逐步的放宽,总的来说,对这方面风险的意识还是强一些比没有比较好,我可以肯定地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泰国这些都运行得比较好,什么事都没有,都觉得没问题,放吧,就把离岸账户买得很开,这个渗透是很少有限制的,但是没有知道1997年这个危机来了,导致一个礼拜当中大量的资金走掉了,外汇储备一个礼拜就全部耗费完,泰国的货币就急剧的贬值,像这种事我们不能说在未来我们就一定碰不上,所以我们在监管制度的设计上还是应该审慎比较好。谢谢。   孙明春:关于这个问题,我首先要说我不是一个金融技术层面的专家,我是说宏观的,技术方面的离岸、在岸我不太懂,自贸区是一个改革的试验地,中央给上海一个机会,当上海尝试各种不同的,别的地方可能没有机会去尝试的改革,改革就是创新,创新这个东西必须是自下而上的,不是自上而下的,大家不要等着这个东西应该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包括离岸在岸应该怎么弄,我告诉你,这个东西是大家自己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去发掘、去推动,你先试试能不能做,你看看美国公司能做什么事,欧洲公司能做什么事,你不能做的试试能不能在这里做,如果做不了或者做出问题来就停,不要一开始就搞一个条条框框,把各方面的业务都限制住了,否则这个自贸区给你的不是改革。换句话说自贸区的成功与否,不是靠地方政府,而是靠在座的每一位企业家、个人投资者把它推到极致,当然有可能推过了,这是避免不了的。   沈明高: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具体,但是我们去自贸区干什么?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理清一些需求,比如我们国内的投资者或者证券公司或者机构到离岸设一个分公司,目的就是为了投资回报,或者外地投资者,在欧洲路演的时候我就忽悠他们说,用不了几个月就可以在上海自贸区开一个公司。为了把他们吸引过来,比如说1千万美金到上海自贸区设立一个公司,很有可能先给它一个额度,你10%、20%可以投资国内的债券市场,其他的还是要投资海外,这样给它一个时间表,三年或者五年的时候你可能50-70%都可以投资国内,甚至都可以开放了,给大家这样一个预期的话,大家就会有一个激励机制,进入到自贸区来参与交易,如果是纯的外资,还是只能投资国外,这两个之间没有互相的交流,我觉得自贸区的交易规模是做不起来的,这个在某种程度上会制约自贸区的发展。这里面有很多的风险,是一个渐进的学习的过程,但是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我们不怕这些风浪,我们只是说要通过一个机会先学会游泳,学会游泳了,该出海就出海,给它一个机制,但是希望的是看到一个时间表,而不是进来以后无休无止的还是10%,给大家一个时间表,愿意先试的就先试,必须让投资者知道可以做什么,一定要给出一些空间和弹性。   刘煜辉:从监管的角度来讲,还是有老鼠和猫的游戏。从根本上讲,要疏导这种压力,恐怕还是要回到宏观政策层面,浮动的汇率、资本的自由进出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者之间两者并立。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包括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两年跨境交易,从这个经验来看,我个人感觉这三个政策之间的搭配选择的次序发生错误,我觉得可能是造成增加这个套利压力的根本原因,简单地讲,在一个固定汇率机制下面,你做资本项目开放,这样的组织搭配应该是最糟的一个结果。在汇率上做了一个担保,然后离岸和在岸之间有明显的利差的套利的机会,这样的话利率市场化,过去两年人民币国际化确实中间有很多的经验值得吸取。从去年的四季度开始的外贸数据,今年5月份才发现,外汇的投资管理才发现,6月份才发现,前面大半年做的外贸都是假的,内存外贷,内保外贷,实际上是国内的钱,银行一笔贷款出来,做一笔理财产品,或者是直接做一个定存,信用开出来,香港贷款出去,再做同样的过程,来回三四次一年的利润就出来了。我那天问杭州银行国际资金部的,他说一年大概做个40%应该是没问题的。我那天参加宁波银行(002142,股吧)的一个会,因为5月份出台了外汇投资管理以后,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最近新的创新又开始出现,大家看到8月份的外汇占款,套利的方式又出来了,根本就是汇率,人民银行要建立一个汇率维持产能泡沫,没办法汇率没空间,市场看穿了,对汇率做一个很明确的担保,两边有明确的息差,基本上就没有风险,所以从疏导的角度还是回到宏观政策的搭配上。   邵宇:我补充一句,现在三个经济学有五个看法出来了,我是这样觉得的,现在套的是是双重,要么是汇差,要么是利差,干吗不让他在自贸区里,比如说地方债的发行,包括国债的发行,我就是人民币池,但是是分产品批准的,比如说长期负债五年的就让你投就完了,有没有可能在自贸区里建一个连通的资产池,可能有这样一个判断。   陈兴动:你提的问题,首先要允许外资进来,才能建立这个池,这个过程怎么办?比如说你做1万亿的池,首先要让1万亿的钱先进来。   邵宇:没问题,现在深圳前海无非是香港的1千亿的人民币,你只要做好的资产池,资金一定会进来的。香港能做的东西,为什么上海不能做呢?   陈兴动:你这个观点很好,现在的是A点到B点的过程,现在国内的资金已经巨大,能不能在短期之内,比如说一年之内让这个资产池建立起来,首先你要建立这个资产池的过程这个资金就是进来的。   邵宇:我们看看具体有什么样具体的投资的机会可以在这里找到,就我来说投资很简单,搞块地,搞个资产管理平台,都是很好的机会,还有其他更具体从自贸区淘金的方法吗?   孙明春:其实都说搞资产管理公司,其实我觉得非常大的一个机会就是理财,而且这个理财是要帮着中国人真正意义上去分享到海外投资,我们现在有一点QDII的额度,首先很小,其次大部分的投资也还是在H股上,或者说在美国的中资概念股上,一定意义上讲,并没有分散风险,至少没有分散国别风险,只是分散了市场风险。我们有50万亿的企业储蓄存款,有8-10万亿的理财产品,QDII只有几千亿人民币,实在是有非常大的需求要海外分散投资,这些年因为我们管得太严,我们又实在管不住,所以新加坡、香港有大量的外资投行的财富管理部门、私人银行部门在为我们中国大陆的很多很多人管很多很多钱,我们一定程度上是掩耳盗铃,我们说是管了,其实根本没管住,把机会拱手让给了海外的这些机构,为什么我们不在自贸区把这个事干大。   沈明高:从国外倒腾到国内的话应该也有很多产品,香港的保险(放心保)产品比国内要好很多,现在的结果是大陆的很多有钱人跑到香港去买,以后有没有可能在自贸区里卖这个,这就是一种。还有很多理财产品,很多投资者想投资农产品(000061,股吧),有的想投资黄金,这里就有一个机会。我同意明春的看法,资产管理公司关键是根据你的专业和你对市场的认识和风险管控的能力,设计一个符合国内的投资者需要的产品,或者是反过来,设计一个外国投资者愿意投资中国的产品。我过去有一个想法,中国的GDP名义GDP在10%,过去在10-15%,能不能设计一个产品,你投资这个产品就相当于投资中国,或者不同的投资者对不同的国家有兴趣,这些产品就可以相当于一个光谱一样的,从风险比较低的到风险比较高的都有,这跟国内市场不太一样的,我们国内的投资者希望风险越低越好,回报越高越好。   邵宇:因为外面的钱肯定想进来,国内很多钱已经获利良多,想去欧洲。您觉得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呢?   连平:商业银行角度来看应该说一块是传统业务,另外一块是跟资产管理相关的,我们这些年也正在做的理财方面的业务,银行有一个特点,它可以提供一个内外沟通的平台,如果说这些机构到海外去进行投资,或者海外的管理公司到境内来投资,商业银行都可以为他们提供资汇结算的系统,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所以这块对银行来说是一个中间业务,当然这里面也不排除可以做一些资产的业务,做一些适度的贷款业务,都有可能。事实上对银行来说,可能带来的机遇面更广一些的话,包括人民币可兑换,境外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包括整个离岸业务的发展,离岸业务趋势来说,应该说它的创新是无止境的,因为它跟国际市场是完全接轨的,这个区域是比较大的,为我们老百姓提供服务来说,这块的系统能够越发达,能力越强,将来提供的各种服务会更便利,水平更高。   邵宇:交通银行也先发优势,应该能够养下更大的一块市场份额。   连平:希望是这样,但是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可能多少有一点捷足先登的味道。   邵宇:所以我们看好浦发银行和交通银行,特别是交通银行。   陈兴动:其实中国的钱打到国际上去想购买国际市场的金融产品,现在有的,但是QDII不受欢迎,第一个是前几年的经历的确不好,第二个,中国的有钱的人现在初级阶段他觉得我比你聪明,我凭什么把钱让你管,不信任QDII公司本身做的,但是现在毫无疑问,已经到了理财需求很大的时候,包括连总所在的交通银行,还有很多的私人理财的账户,设定了一个大户,多少万多少百万以上的人,让他有一个资产配置,这个里面必须有一块必须配置到国外市场,不能放在一个篮子,这个需求有,这个需求大的时候,如何通过自贸区,比如说你的交行,贷款处在哪,分公司在哪,把钱提出来,法律上应该规定,交行规定了额度管理,你这个基金里头有多少允许你投资海外,比如十年以前我到韩国做路演,韩国的公司跟我讲,他们允许某个公司10%的基金可以投资海外,不行的,法律上规定这个,公司的成熟度扩大,这个是可以走向海外的。   刘煜辉:我觉得空间肯定是很大的,因为自由化的过程肯定是这四个部门资产配置一个多元化的过程,特别是中国你去看中国国际收支,对外投资市场头寸表,外部需求的比例是非常大的。现在居民储蓄是4万亿,如果达到国际市场目前其他主要国家的居民部门的外部资产配置的平均水平的30%,这就差不多12万亿了,2万亿美金,但是这2万亿美金意味着现在中央银行的表的结构,现在主要外汇资产是80-90,外汇资产怎么样逐步转变成为国内资产这个结构转变的过程中,这个冲击还是很大的。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最大的投资机会还是来自于自贸区未来产生的改革的红利,如果体制和机制层面改革的突破,意味着政府权力的退出,政府的起初效应逐步在淡化,淡化的情况下,有利于激发出一批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打造真正的升级版的世界级的企业,它的盈利模式可能更快的从这个区域中间走出来,我觉得这恐怕是最大的一个投资机会。   邵宇:谢谢。我们有两个问题开放给下面的听众。   提问:我是上海证券报的,我对端口管道的粗细,连接自贸区跟外部,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很关键的,大家也比较感兴趣,但是我还没有听得十分明白,这块能不能再补充一下,谢谢。   邵宇:我回答一下,你可以设想,每个居民或者非居民有两个账户,一个是离岸账户,一个是在岸账户,在岸账户和离岸账户有一些资金是可以往来的,比如说短期负债,这两个账户是可以来往的。如果要直接投到境内的话,分产品是有所控制的,长期负债是可以的,短期不可以,股票可以,理财产品不可以,这只是一个例子,按照产品有所划分,比如开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0个亿,你的管理资本是100个亿,这个额度内你是自由兑换,也可以变美金也可以变人民币,可以海外配置,也可以在自贸区的资产池,10%投到国内,刚才都提到这个,第一年是10%,第二年可以是20%,后面可以全部放开。你如果全部开放,原则上海外是全通的,如果不在自贸区,QDII第一规模小,我能不能中转一下,在自贸区里有一个巨大的池,中转一下,再自由往来。这是我们经济学本人的一个判断。   提问:刚才听陈总说保险产品香港那块卖得很火,这块如果移植过来,好像已经有泰保要在那设点了,要吸引市场的关注,收益率又跟保险公司的投资政策有关联,所以这个东西不能完全撇开的,不能够想要有一个好的产品,其他都不管了。   沈明高:如果卖它的保险产品,拿到的钱有一块要投资到国内来,要享受到国内的好处,你不能只是单向地说卖了钱只拿到自己国家去。而且按照产品来讲的话,我个人是觉得未来中国真的要出现债务重组的话,地方政府的债务、银行的债务都是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   邵宇:可以卖给老外。   沈明高:我们交流的时候,我说通过资产证券化,老外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谁买,我跟他们开玩笑,就是你们买。他也需要看你的产品的透明度和回报,未来肯定不是一个单向的,自贸区如果是一个单向的资金流动,肯定是会失败的,必须要是双向的,但是双向怎么设计,这个方案可以有很多种,有保守的,有激进的,如果想快一点,这个方案可以激进一点。这里面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间。   提问:你好,北京银行。自贸区规划的方案到目前为止其实还没有完全落地,但是所有方案里一个本质的核心政策刚才几位专家都提到了关于税收优惠的事情,对符合条件的企业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这是否会人为的阻碍国内各区域之间的发展?或者对区域市场化进程的步伐有进一步的延缓?想知道各位专家对这个问题有怎样的考虑,谢谢。   陈兴动:就像刚才所说的,方案没出来,也不知道,这次优惠政策要做的是优惠的体制和机制,给你一个创新的机会,是不是有15%咱们也说不清楚。假设说这个15%在这个区域内最后这个政策肯定是有的,不仅仅是企业所得税,甚至包括刚才讨论当中提到的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如果没有税收优惠,相当多的人为什么在香港待着,我们很多经济学家在香港待着,这个税收肯定是理由之一。这里有相当多的因素,因为税收优惠是逃不过去的一件事。第二个,我觉得它是个试点,短期来讲肯定是有影响的,就是利用这种优惠的政策,把政策用够用足,把企业吸引到区内来发展。中国另外一个,现在我们可发展的空间巨大,上海28.78平方公里也并不是说我想去它就要我,有大量的条件,有门槛,可能还进不去,尽管我们说是负面清单,即便我要做的是负面清单以外的,允许我去做的,不够格我也进不去,所以不会造成那么大的冲击。   孙明春:我再补充一下。我们做这个自贸区是有国际压力的,不仅是一个国内改革,如果再不跟我玩的话,再不跟世界最强的对手并肩作战的话,那将来我们就没有机会,如果上海还做不到,那上海这28平方公里能不能做到,我先不管别的地方,先在这个地方试一试,给你15%的税率,给你这么好的政策,让你去创新,看你去努力,如果你能出来,成功了,我相信税收不是问题,将来天津要搞,山东要搞,重庆要搞,为什么要挡?税收不见得是关键,税收如果拉出一个曲线不是越高越好,主要还是一个机制问题,我们再也不能把自己捆绑得那么严,还整天说跟国外竞争,如果你让孩子学游泳,天天绑一个救生圈,他能学会吗?所以到今天这个结骨眼上,没有那么多可讲的,时不我待,现在国际形势已经发展到什么情况了,我们还给自己做那么多的手铐脚镣。   邵宇:今天因为时间关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这样一个探讨会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各位的参与。 来源:和讯网

1下一页

五大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焦点问题

上海自贸区提供的五大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焦点问题来自网络,若五大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焦点问题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上海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