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教育资讯 > 高考状元之风再袭专家称应客观分析 > 正文

高考状元之风再袭专家称应客观分析

www.kooaoo.com教育资讯
  各位听众,又到一年一度高考揭榜时,“状元”之风再度来袭。这两天,各地有关“高考状元”的新闻相继出炉:比如,有媒体报道说,北京的文理科 “状元”都出自人大附中;四川的文科“状元”,被称为“传说中的高三文科女神”;微博上还曝出“银川一中囊括2012宁夏文理双状元”;而江苏的“状元” 发榜日在端午小长假,一些商家甚至打出“高考出榜日,端午不跳江”的广告词,好好调侃了一把。   其实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到今年,更是三令五申铁面严禁。但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状元依然越炒越热,甚至炒着炒着,还炒出了“乌龙”事故。本月21号,四川省的高考分数线还没有正式公布,一条“理科状元出自富顺二中2012级林浩然682分”的消息,就在微博以及自贡本地的多家论坛上开始传播,一些迫不及待地媒体纷纷登门采访,富顺二中甚至准备好了多箱礼花。然而激动和喜悦没有超过36个小时,22号晚上9点多,林浩然的老师得到了确切消息,林浩然今年的高考分数是615分,尽管比理科一本分数线高出整整100分,但与网上传言的682分相差了67分。林浩然就这样“被状元”了,经历了兴奋、失落再到愤怒之后,如今他已经不愿意面对媒体。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中国“科举时代对中举者的追捧,是畸形教育的缩影。如今的高考状元说到底,就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之一。封得住“状元”信息,挡不住“状元”情结。高考状元已经成为消费目标,无论是高校、中学还是商家,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广西招生考试院本月21号晚间发布消息,称按照教育部要求,广西今年对高考成绩宣传提出“十不准”规定,各单位、学校不得宣传或变相宣传炒作 “高考状元”及高考成绩排名。话音刚落,广西文理科“状元”就在各色媒体上“新鲜出炉”。本月24号,北京市公布高考成绩第二天,京城就有不少媒体都在头版头条刊发同一新闻,报道北京文理高考状元都花落人大附中,并对此事进行了大篇幅报道。报道中引用的,也都是同一个人——人大附中副校长沈先章,高调介绍人大附中从2004年以来包揽了十名状元。   国内几大门户网站也是早早辟出了各地的“状元专栏”,不出意外的话,紧接着便会有状元的访谈出笼。   这样的结果,客观上加剧了人们对择校问题的热衷,强化了优劣学校资源之间的差异。对此,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最近更新博文说,针对高考状元,社会应该要有不知情权。   【王旭明:我们对高考状元的不炒作有各种要求,这是无疑非常正确的。但是在在采取各种具体的措施的同时,我觉得还是要加强引导,高考仅仅是一次考试,尽管是一次很重要的考试,但是就是一个考试而已,这个是教育的常识。再比如我们在引导的同时,还要告诉公众炒作高考,这个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没有错但不好,我们应该做好事不仅仅做满足于不做错事就行了等等。】   其实,在一场考试中拔得头筹,高考状元的价值究竟有多大?追捧状元的意义有多大?大多数社会公众都心知肚明。真正值得忧虑的是,高考的沉重分量和当前单一的人才评价标准,导致部分家长不得不以“状元”为取向。   然而,一份“高考状元”职业调查报告却显示,1977年到2008年32年间的1000多位“高考状元”中,没有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是本身成功率就不高,还是因为在状元的时候得到巨大关注,压力变大了反而举步维艰?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的看法是:   【实况:实际上我们应该客观分析,状元实际上反映一方面的学生的优势,也就是说他是知识教育的成果,不能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或素养,因此我们不能够以为他是考试上的状元,就认为是其他方面都具有很好的优势。这个状元热的背后是我们高考制度单一的评价体系所致。这几年状元选择港校,背后反映出教育的国际化的竞争,相对来看我们的内地学校在境外的学校的竞争实际上还是处于一种劣势,尤其是在我们的基本教育制度和教育职能上。我们现在的知识和知识教育的成果的状元,只能够是知识方面反映出他的优势,但真正合理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应该是多元评价体系。】

1下一页

高考状元之风再袭专家称应客观分析

教育资讯提供的高考状元之风再袭专家称应客观分析来自网络,若高考状元之风再袭专家称应客观分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