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娱乐八卦 > 《告别最后的棚户人家》动迁居民演绎自己的故事 > 正文

《告别最后的棚户人家》动迁居民演绎自己的故事

www.kooaoo.com娱乐八卦
“讲的都是好听的,做起来又是另一套。要阿拉监督,哪能监督?”“钞票面前,没啥道理好讲,外来妹也想来分蛋糕,真是捏鼻头做梦!”这是取材自虹口旧区改造,由居民参与演出的情景话剧《告别最后的棚户人家》中的场景。今天(6月18日)下午,这出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首演当日就有众多社区居民赶来捧场。   弄堂杂货店要动迁补偿   大幕徐徐拉开,是一幅虹镇老街特有的场景画面:近景是动迁房断墙残壁,远处高楼林立,舞台正中是残疾人王根发开的杂货店。   “动迁号称是‘天下第一难’,有句顺口溜叫‘大吵大得益,小吵小得益,不吵不得益,越拖到最后越得益’,这里厢的花头经透啦。”听到动迁的消息,低保户王根发就铁了心要做“钉子户”,并希望为自己的杂货店争取到商业用房补贴。   然而随着周围邻居先后签约选房,王根发不免着急了起来,数次找动迁组却被告知:杂货店没办过营业执照,只能算居民用房。心灰意冷的他没想到,虽然政策不能松口,但街道和动迁组还是为他争取到了省级劳模的动迁补贴和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   考虑到可以尽快为年迈的老母亲改善居住条件,王根发最终放弃了继续做“钉子户”的念头。   现实生活中不做“钉子户”   《告别最后的棚户人家》取材于虹口嘉兴、四川北路、提篮桥等旧改地块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共分为四个篇章,其中既有人民调解员努力化解动迁家庭之间的矛盾,也有老百姓被亲情、友情所感化,最终欢天喜地住进新房的故事。   编剧俞志清表示,虽然从剧本创作到排练演出,仅用了不到两个月,但无论是动迁组的工作人员,还是住在老房子里的居民,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希望通过情景再现的艺术形式,用形象化的语言宣传旧区改造,生动讲述旧区改造中家长里短的百姓故事。”   为了饰演好梁惠英一角,演员陆兰珍查阅了大量有关这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新闻报道,并熟读了不少动迁政策。演出结束后,两位“梁惠英”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除了专业演员,该剧也邀请了社区群众和动迁居民共同合作演出。现实生活中,王根发的扮演者万胜利就住在虹口区的老宅内。面对记者,他直言希望尽快动迁,并笑称“现实生活中绝对不会再做钉子户”。   居民演出居民看   800个观众席的虹口区工人文体活动中心,今天被特地赶来的社区居民挤得满满当当。   “我勿管,钞票是关键,补偿不到位,阿拉就不搬,看伊拉那能!”当演员台词中出现这些熟悉的话语时,台下观众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   “哼,我不帮侬收作,让侬泡在尿里,看侬下趟还敢不敢给我撒在床上。”当场景中的儿子一心想多拿动迁补偿,却不顾卧病在床的老父亲时,台下顿时又陷入了一片寂静。   “我住的海南路82弄正在进行旧改动迁,老房子住了几十年,现在每到下大雨都会漏水,居民们都盼望着尽快搬入新居。”居民葛爱琴表示,感觉剧中的情景和人物都很真实,仿佛他们就是身边的邻居。“大家没什么过多要求,希望可以享受到真正的阳光动迁。”   深入街道社区巡演   虹口是上海危棚简屋最集中、旧改任务最重的老城区之一,旧改推进工作同时受到房源、资金、政策、法律等多种因素影响。   虹口区委书记孙建平告诉记者,目前全区仍有152万平方米成片二级以下旧里,约62000户居民居住条件非常恶劣,群众盼旧改、搬新家的愿望十分强烈。按照区“十二五”规划,五年内将要完成或超额完成25000户、约60万平方米的旧改任务,同时力争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虹镇老街地区的旧区改造任务。   孙建平表示,旧区改造就是特殊的群众工作,将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微博、戏剧小品等多种传播方式,积极宣传旧改政策,大力营造旧改文化,让群众真正理解、支持旧改工作。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居民可以了解到旧改新政的制度设计,以及政府部门的工作措施。   据悉,今天的首演之后,剧组将深入动迁一线及街道社区巡回演出,并和旧区居民进行互动交流。

1下一页

《告别最后的棚户人家》动迁居民演绎自己的故事

娱乐八卦提供的《告别最后的棚户人家》动迁居民演绎自己的故事来自网络,若《告别最后的棚户人家》动迁居民演绎自己的故事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