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据
随着上海人口分布情况发生变化,市郊9个区县中小幼学生数已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70%以上。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成为上海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市级财政向区县下达转移支付规模达到137.61亿元,有力保障了郊区县和财政相对困难区县义务教育的发展。
在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同时,上海还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机制,推进郊区学校内涵发展:组织15所中心城区品牌学校赴郊区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区公建配套学校捆绑办学;委托中心城区品牌学校对郊区农村义务教育相对薄弱学校进行全方位管理,已有80所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接受托管,受益学生8万人。
■讲故事 高桥实验中学教师吴新钰:五年的变化“翻天覆地”
“是委托管理让我们这所农村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得知上周学校以优等成绩通过浦东新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创建终期评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高桥实验中学的吴新钰老师激动地说。
吴新钰算得上是高桥实验中学的元老,经历了学校十几年的发展变迁,谈起最近五年的变化,吴老师用的形容词是“翻天覆地”。
吴新钰1995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高桥实验中学,“这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她清楚地记得报到第一天看到的情景,“整个学校就一幢破旧的教学楼,操场是煤渣跑道,学生都是附近的农家孩子。”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校舍改建很快“一步到位”,但农村学校的相对封闭、保守,成了学校内涵提升的瓶颈。“很少听校长谈发展规划和教学理念,我们教师每天埋头上课,不清楚学校发展的方向,也不清楚自身发展的路径。”吴新钰按部就班,在2003年评上中学一级教师,虽然才30出头,却感觉事业发展已到尽头。
2006年9月,浦东新区社发局、高桥镇人民政府和上海师范大学签订协议,由上师大附中对高桥实验中学进行“委托管理”。沉寂的校园热闹了,上师大附中的优质课程资源直接被引入:已有25年实践经验的“景观文化课”成为高桥实验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载体;依托上师大附中艺术教育的优势资源,高桥实验中学组建起管乐团、舞蹈队,两年时间就在市级比赛中分获一等奖。丰富的校园生活提升了农村孩子的自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们的工作节奏也明显加快。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名师、专家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本校老师被分批组织外出学习、交流。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研成果不断被引入这所偏远的农村学校。学校每年组织青年教师“百花奖”和中年教师“耕耘奖”教学评比,邀请市、区的教研员、专家、名师担任评委。吴新钰得过两个 “百花奖”一等奖,一个“耕耘奖”一等奖,每次都得到专家的现场指点,有效改进了她的教学。“这五年里,我开了5节区级以上的公开课,发表了5篇教学论文。”吴老师扳着手指头讲述学校被托管后自己的快速成长。而之前的11年里,她只上过一堂公开课,只写过一篇教学论文。
2009年吴新钰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已“封顶”,但学校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让她感觉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才刚刚起步。“每到升学季,总有朋友来托我,要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虽然帮不上忙,但心里特别高兴。”吴新钰说,“这说明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1下一页
教育资讯提供的上海市郊9个区县中小幼学生数占全市70%以上来自网络,若上海市郊9个区县中小幼学生数占全市70%以上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