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需要独特的校园文化,而在建设大学文化过程中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日前举办的2011上海校园文化建设论坛上,一批教育专家提出,校园文化源于各类不成文的惯例。
见到师长说“yessir”
市教卫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讲了一个小故事:他前往纽约联邦海因学院访问,进入校园他竟然听到无数次的“yessir”。翻译过来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先生你好”,第二层是 “遵命先生”。学生见到任何一位老师或年长者,都会说“yessir”。高德毅说,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更是一种训导,是一种高度自觉的纪律和尊重老师尊敬师长的品德品性。
考试诚信留承诺
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大学,还有一则不成文的规定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这所美国公立名校建校200余年间,每个学生在完成考试及各类测验前,必须在试卷上写一句:我承诺,将完全诚信,不会发生任何作弊行为。据说,有次考试,一名学生忘记写上这句话,结果他去找教授求情,教授仍然给了他零分。这又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而在潜移默化间,让学生自觉养成了诚信观念。
校园像个大家庭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也讲述了学校内的一个不成文的惯例:“我们学校像家一样,一个班级一个群体,一个剧组一个团队,就像一个家。有的时候学生就叫老师‘爸爸妈妈’,叫师兄‘哥哥’,这是一种家园精神。他们创造了很多好的作品,特别是最后作品产生的时候,这种激情的爆发完全和他们的情感有关系。”
高德毅认为,大学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大学精神,何谓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从哪里来?这就需要大学文化的沉淀。许多不成文的规定,构建成特殊的校园文化,一个年轻人在大学中经过熏陶,经过潜移默化,得到了一种自我完善,这是大学文化很特殊的一个作用。
1下一页
教育资讯提供的上海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聚焦东西方文化来自网络,若上海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聚焦东西方文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