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生活 > 本地资讯 > 上海减灾安全博览会民用救护设备乏人问津 > 正文

上海减灾安全博览会民用救护设备乏人问津

www.kooaoo.com本地资讯
   在10月10日举办的第四届上海国际减灾与安全博览会上,展出了各类新型救助设备。记者发现,由于民用救护设备普及度不高,比工程专业的救助设备更受到关注。    参展商称自救存在误区    本届展会的展商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新加坡等国。在展出的各类救助设备中,小型无人驾驶直升机、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东风特种车、气象预警车等救助设备在展区亮相时尤为引人瞩目。此外,现场还举行了急救技能演示。例如,模拟一位溺水或突发心脏病导致昏迷的人员躺在地上,救护人员开展紧急救护。    较之急救技能展示,民用救护设备的普及,在不少观众看来同样不可缺少。    “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住房条件改善了,但防灾、自救意识并没有同步提高,很少有人主动购买‘家庭自救包’。”展会上,北京某专业生产防灾用品的企业的工作人员赵鸿安对记者说,一些家庭为了防范高楼火灾,把绳子或被单作为救生绳,可问题在于,普通的绳子非但没给逃生带来便利,反而会造成二次事故。例如,如果这样的绳子在火灾中被烧毁,会导致人从高空坠落。    赵鸿安介绍,专业逃生绳分为两种,一种是绳芯带特制钢丝的,用于火灾等高空逃生;另一种是绳芯没有钢丝的,用于固定充气帐篷用。    对于前不久北京暴雨中发生司机因敲不开车窗而溺水身亡的情况,赵鸿安称,不少家庭购买的安全锤是塑料与钢材黏合制成的,而不是全部用特质硬度的钢材制成的锤体。遇到灾难时,若使用塑料黏合材料的安全锤,用力敲打会造成锤头与手柄断裂,反倒延误救护时间。他展示给记者的一把安全锤,全部用特种硬度的钢制成,即使是四岁的孩子,也能把钢化玻璃敲碎。    民用救助设备乏人问津    某参展商指着一个野外迷彩全能急救包介绍说,“家庭急救包”内的物品分消防应急工具、洗漱用具、卫生急救用品及辅配包装等四大类,包括多功能斧锤、手摇发电充电广播手电筒、10M发光阻燃安全绳、309毫升有氧水等46种急救物品。    据称,这个价值上千元的急救包目前还只能在专业商店内购买到。该参展商说,作为一种民用急救包,应该有更多的渠道让老百姓选择。但从现有市场反应来看,老百姓对此类商品的消费意识不够,一些简易的急救包即便售价是几百元,也少有人问津。由于市场几乎没有需求,商家自然也不愿销售。    记者在某展位看到,采用稀土手摇发电或锂电池蓄电的野外民用手电筒可为手机、电脑、照相机等设备充电。假设是给iphone充电,从没电到充电完成只需5分钟。灾害来临时,野外民用手电筒还能发挥照明与发电的作用。但对于这款300多元的产品,生产商还没有寻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因此也很难进入寻常百姓家中。摊位负责人称,放到专业店内销售,怕老百姓不知道;超市又没有救灾用品专柜,老百姓也不会注意此类商品。

1下一页

上海减灾安全博览会民用救护设备乏人问津

本地资讯提供的上海减灾安全博览会民用救护设备乏人问津来自网络,若上海减灾安全博览会民用救护设备乏人问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