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本市供需差距排名最大的是服务于老年人的社会组织;而在资金、场地、技术和人力方面的各种困境中,困扰社会组织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才素质不高、流失率较高。这是新民网记者今天(12月3日)从第二届上海公益伙伴日社区公益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记者看到,论坛上一份对长宁、奉贤、黄浦等本市7个区县的56个街镇公共服务需求进行调研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与社会组织现状调研报告》指出,被调查的街镇共有1709家社会组织,其中民办非企业占比63.4%,社团占比28.6%,基金会占比0.5%;而从服务领域来看,1709家社会组织中,服务于老年人的占24%,服务于残疾人的占11%,服务于儿童、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的各占9%,服务于妇女的占8%,服务于社区矫正人员等的占7%,其余23%服务于其他人群或领域。
尽管服务老年人的社会组织比例达到24%,但调研仍显示,供需差距排名第一的仍是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组织,“有91.1%的街镇希望培育服务于老年人的社会组织。”调研报告指出,虽然现在服务于老年人的社会组织与老年人口比例相对持平,但老年人服务的供需平衡反差依然极大;有51.8%的街镇则希望培育服务于参加人的社会组织,“目前此类社会组织仅有10.5%,此类社会服务组织的需求缺口依然存在。”
此外,调研还发现,尽管街镇可以在场地方面给予社会组织较强的支持力度,在管理和资金方面也可以给予社会组织一定的支持,但困住社会组织的最大发展瓶颈仍未突破,“人才素质不高、人才流失率较高。”
记者看到,调研显示,相关街镇内的社会组织面临的困境主要分两类,“场地与资金属于外部困境,人力与管理属于内部困境。”目前针对外部困境,大多数街镇都能给予相应支持,但由于社会组织待遇偏低、办公条件较差、职业前景不明朗、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社会组织对专业人才吸引力不够,从而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理念,“53.5%的组织面临人才素质不高的问题;35.7%的组织人才流失率较高。”
也因此,调研报告呼吁,优先聚焦老年人等社会服务需求,发展相应社会组织,“随着城市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日益凸显,且以健康保健和生活服务最为贴切”;同时呼吁政府侧重政策性的人力资源建设,确立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的薪酬标准与发展通道,“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和专业认可度,建立荣誉制度,定期对优秀的社会组织与个人进行嘉奖,凝聚高素质人才。”
1下一页
〖上海服务老年人社会组织人才不足成发展最大瓶颈〗
本地资讯提供的上海服务老年人社会组织人才不足成发展最大瓶颈来自网络,若上海服务老年人社会组织人才不足成发展最大瓶颈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