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生活 > 本地资讯 > 待用咖啡 上海浦东一家咖啡馆推出 > 正文

待用咖啡 上海浦东一家咖啡馆推出

www.kooaoo.com本地资讯
源自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待用咖啡”善举,在被国外媒体竞相报道、英国社会团体加入推广之后,这股温暖的风潮最近也刮到了上海。所谓“待用咖啡”,就是人们在咖啡馆消费时,提前多买一两杯咖啡“寄存”在店里,一旦囊中羞涩的人有需要时,店家就可以让他们享用此前人们已经付过钱的“待用咖啡”。   浦东图书馆内的一家咖啡馆前天宣布,从当天开始每天提供4份待用咖啡,同时倡导顾客为低购买力的人士额外购买一杯咖啡。两天来,咖啡馆已在网上售出了十几杯待用咖啡。合伙人曹洁表示,想要继续推广这项活动。   【曹洁: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个标识做得醒目一点,我们觉得这是一个理念的推广,就是从一个小的地方开始做公益吧。】   不过,目前还没人前去领用这些咖啡。对此,一些中老年读者表达了他们的顾虑:   【市民1:好像有一点贪,总不太好。   市民2:不能说不好,但是做的人不会多,拿的人也不会多,就我和他来说,我们不好意思,我们为什么要吃人家不要钱的东西呢】   还有市民担心,待用咖啡不一定会送到真正困难的人手里,说不定会有人浑水摸鱼。   【市民3:要看人的素质的呀,宜家里面是的呀,有些闲散的人没事做了,他们知道这些地方有可能会去】   市民4:你商家说卖出两杯,这一杯谁知道你有没有给人家呢?】   其实,不仅是上海的这家咖啡店,意大利的美丽善举在微博上受到推崇之后,过去一周内,广州、深圳、重庆、西安等多个城市,都相继开始了类似的尝试。在广州,一名大二女生召集志愿者,去各家咖啡店推广“待用咖啡”,不少店主表达了和上海市民相似的担心,认为这种形式在中国的可行性不高,反而会让一些身份可疑的人不劳而获占便宜,浪费了资源。在深圳,有两家餐饮企业参与的待用计划,遭遇无人预订也无人领取的尴尬。   西安的情况相比之下似乎好些。本月12号晚上,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通过实名认证微博,呼吁国内快餐店为贫困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一些“待餐盒饭”,这样既符合中国国情,也能给弱势群体一定尊严。很快,西安市高新区一家餐厅响应号召,率先推出“待用快餐”。推广短短三天,就有不少好心人献出爱心,认购了50多份“待用快餐”。或许是米饭加三菜一汤的配置更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已有3份快餐被有需要的人取走。   快餐店老板说,不会去检查前去领用“待用快餐”的人是否有能够证明他们确实困难的证件,也不担心自己的善举会被人钻空子。   【实况:任何一个朋友进来享用待用餐,我还要看他的证件,那其实你是在伤害他,没有帮助他。我们希望每一个人有尊严的得到帮助。有朋友说你不担心有人会骗你,我说肯定会有的,我想如果被骗10次,有一次是真的,我觉得值。】   不论是“待用咖啡”,还是“待用快餐”,或许在细节上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如何引入社会监督、避免沦为店家宣传的噱头等等,但其背后所体现的慈善理念和精神,却值得肯定与赞赏。一方面,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和经济困难群体来说,免费得到的一餐或多餐饭,不但是实实在在的帮助,而且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尊重。另一方面,它在提供了一个“慈善机会”的同时,也在社会更大范围内传递着公益的力量、慈善的温暖,感召更多人加入其中。   慈善小成本,公益大能量,这正是“待用快餐”式公益行为的亮点所在。目前,全国已有多家餐饮企业宣布加入“待用食物”活动,除了深圳的两家、西安的这家以外,甘肃兰州、江苏南京、云南昆明,都有饭店表示打算跟进。而其他“待用”活动也开始衍生,比如,河南电视台近日就推出“待用电影票”活动,免费邀约10名低保市民观看《忠烈杨家将》。   当然,要见证爱心的持续传递,仅有商家自律是不够的,还需要透明、完善的制度和公开方式来保障。相对成熟的香港食物银行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食物银行可以不用缴税,但必须保证收支的透明,严格到“连5港币支出也要入账”,并定期向政府提供审计报告。   我们期待,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未来能够由“待用快餐”“待用电影票”发展出待用饮料、书籍、棉衣等更多活动,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公益和慈善为基础的“待用文化”,那无疑将是慈善之幸、社会之福。

1下一页

待用咖啡 上海浦东一家咖啡馆推出

本地资讯提供的待用咖啡 上海浦东一家咖啡馆推出来自网络,若待用咖啡 上海浦东一家咖啡馆推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