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灼灼酷暑,他们,依然坚守在前线。他们,不是战士,却有着战士般坚实硬朗的脊梁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们,不是铁打的,却时刻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与高温酷暑作斗争,与似火骄阳相抗衡。每日数十万乘客的运送任务容不得丝毫懈怠,他们,是金山巴士营运生产一线的“勇士们”。
站台员:公交站台的“指挥员”
早上7点,上班高峰时段,石化汽车站站员王仁余已经到岗二个多小时了,休息室里的茶杯已经蓄满了又倒,倒满了又蓄。“这已经是第五杯了!”他拿起茶杯,一饮而尽后,再次蓄满水走出了休息室,汗水淋漓的他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下一班朱卫高速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排好队有序上车!”夏日的清晨,阳光洒在他脸上,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
稽查员:公交线路的“检验员”
上午9点,曹建设师傅出现在了亭林汽车站。没有烈日,但此时的温度却不低。一辆石青线开了过来,曹师傅擦了擦汗,踏上了公交车,这是他今天“跳”的第三辆车了。“我们每天工作的环境就是荒郊野外。”曹师傅开玩笑地说。“现在夏天,一会空调车,一会晒太阳的,一冷一热反差太大,身体有点受不了。”理了理检查登记本,他走到站牌下,等着下一辆被检查车辆。炎炎夏日里,曹师傅的身影在站牌下显得渺小而又伟大。
乘务员:公交车厢的“解语花”
“你怎么不去坐呢?”一身污渍,满身汗水,手拿灰黑色工具袋的外地民工摇摇头,“我身上脏,站站就好了。”金张卫支线乘务员姜建英听后拿出一张报纸,叠了叠放在靠里侧的座位上,再递给这位怕弄脏车辆的老实憨厚的乘客几张湿巾后,说,“你过去坐吧!”他连声道谢,这才缓缓,坐了下来。在这让人烦躁的夏日里,像姜建英一样的乘务员比比皆是,她们从心出发,用心沟通,用优质的服务,送往迎来一批又一批的乘客。
驾驶员:公交安全的“掌舵人”
下午2点,一天中最热也是最容易疲劳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乘客少了许多,在车站大厅里等候车辆的乘客们打着哈气打起了瞌睡,而在线路上工作的驾驶员们却抗着烈日和疲乏继续工作着。“我们一天基本上都是跑两圈的,一圈要三个多小时。”虹桥枢纽7路驾驶员陆建忠这样说道,“天热了么只能自己多留意一点,平时注意好休息,保证好自己的精神状态。”作为车辆的直接操控者,驾驶员的行为对车辆的行车安全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夏季本来就是一个交通事故多发的季节,不仅气温高,而且昼长夜短,容易产生疲劳的感觉,在这样炙热的天气中行车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修理员:公交故障的“治疗师”
相比别的服务行业,汽修行业的工作时间更长,工作负荷和服务难度更大。每天总是穿着一身油腻的衣服,他们的天空永远都是汽车底部。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的双手总是旧伤没好,新伤不断。下午4点,潘振贤出现在了修理棚下。一身深蓝色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打湿,但他却笑言道,“确保每辆车安全上路,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修理部的职工们个个都是汗流浃背,衣服汗湿了体温烘干,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上面隐约还有一些汗水凝结的盐斑。
专岗例保员:公交车辆的“预检员”
傍晚6点,是四分公司各条营运线路进场的高峰时段。卫二路停车场内,一辆营运车辆缓缓驶进专岗例保区域内,工作人员顾海忠拿着工具,对进场的营运车辆进行逐项例保检查。已关闭空调的车辆没一会就闷热难当,豆大的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滚落。“感觉自己既是台洗衣机,又是台烘干机。”顾师傅边记录边说着,“天热,说心里话,有时候也有想偷懒的念头,可是一想到一个疏忽可能换取的是一车乘客性命的时候,瞬间,脑子就清醒了!”
七月的上海成了一个“大熔炉”。“温度再高,干劲再大,也不能让我们的职工中暑。”公司及时向职工发放茶叶、毛巾,及时为职工递上一瓶饮料,使职工在酷暑炎热中感受到了清凉。
来源:东方网
1下一页
〖高温下的上海公交人 把安全和清凉带给乘客〗
本地资讯提供的高温下的上海公交人 把安全和清凉带给乘客来自网络,若高温下的上海公交人 把安全和清凉带给乘客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