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生活 > 本地资讯 > 上海书展引爆通宵狂欢"不眠夜" > 正文

上海书展引爆通宵狂欢"不眠夜"

www.kooaoo.com本地资讯
前天晚上9时至昨天上午9时,上海书展分会场之一的思南文学之家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通宵狂欢——“全球文学12时区”活动。来自全球12个时区的数十位作家通过现场、电话、视频连线等方式,连续12个小时与读者“接力”开聊文学那些事儿。   “山头呢?房屋呢?人呢?请不要再哈气,请不要催眠今天……”中国诗人肖开愚第一个登场,朗诵起自己创作的诗歌《呵雾》,用的竟然是自己的家乡话四川方言。随后登场的乌克兰裔美籍诗人伊利亚·卡明斯基也不甘示弱,一口气朗诵了自己诗集《舞在敖德萨》中的4首。同为诗人,肖开愚与卡明斯基对于诗歌的感悟并不相同。肖开愚坦言,诗歌在自己眼中具备“身体性”,“在不同的地方念诗,反复念同一首诗,每次感觉都不一样。”而在卡明斯基看来,诗歌是一个不断积累生活碎片的过程,“我们在语言中睡觉,又在陌生的语言中被唤醒。”   包括中国台湾作家朱天文、朱天心姐妹等在内的更多作家则以网络视频连线的方式与现场观众轮番“见面”。马来西亚女作家黎紫书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在多种语言背景下的写作体验:“有时候感觉自己用一种语言在写,而故事本身却在用另一种语言发生,写作倒像是在翻译一样!”当读者问起通过写作能否缓解孤独的问题时,留学美国的中国新锐作家颜歌表示写作是“一剂缓解孤独的药”,却不是根除孤独的办法:“孤独感反而会随着写作的深入越来越强烈。”现场连线英国作家乔·邓索恩时已过凌晨2时,现场观众的热情反倒越来越高涨。   与书展其它活动相比,这场“全球文学12时区”活动气氛更加轻松、随意,就像一个狂欢的派对。连线中国台湾作家骆以军时,主持人甚至亲切地直呼他为“胖子”。一位现场观众感叹道:“太酷了!熬夜和文学,最棒的两件事。” 来源:文汇报

1下一页

上海书展引爆通宵狂欢"不眠夜"

本地资讯提供的上海书展引爆通宵狂欢"不眠夜"来自网络,若上海书展引爆通宵狂欢"不眠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