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登上五层楼高的设备平台,将整座65米射电天文望远镜“尽收眼底”,普通人也无法看懂这座亚洲“最大射电”的视界;即使绕上海光源转个圈,感受“鹦鹉螺”式建筑外型有多优美,普通人也难以理解这座我国最大的科学装置有多神奇……不过,只要走进明天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的2013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各种科学疑问将迎刃而解。记者昨天走进亮点展品的制作“娘家”,提前揭秘此次展览的“镇馆之宝”。
科学工程好玩易懂
科学深奥难懂,艺术空灵高雅,两相结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上海飞来飞去新媒体展示设计有限公司为2013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精心打造互动展项,给出的答案是:好玩又好懂。
螺旋形展台与上海光源建筑外形相仿,7条蓝色光带吻合着投入使用的7条线站。走近半人高的多媒体展台,将几个透明立方体放入装置的立方盒中,轻轻划动手中的红色激光笔,眼前的互动屏幕慢慢明亮,一扇通往世界“神奇之光”——上海光源的科普之门轻轻开启,引导观众进入同步辐射光扫描成像的世界:利用同步辐射双色减影心血管造影技术,能为心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安全、快速、高清晰的诊断依据;在地球科学研究方面,能深入了解地壳深处和地幔中矿物的演变和转化……
“65米射电望远镜互动展项,则让观众与‘光家族’的成员亲密接触。”在设计试验场里,项目经理梁怀玉展示了一根十分普通的4.8米长黑色栏杆,观众手扶栏杆就会看到绚丽无比的宇宙光芒。原来,这是一根自主研发的感应扶手,内部有数十个电磁感应模块,感受到观众的静电磁场后,启动不同的光波程序,前方银幕就播放相应波段探看到的太阳、半人马星座、蟹状星云、旋涡星系和天线星云有多奇妙。其中,观众眼前无线电波段视域中的星空,与佘山脚下射电望远镜利用无线电波探测到的宇宙一个样。
科艺结合受众得益
“通过科普化、特效化和可视化的装置艺术,可以让受众充分感知和领略重大科技项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上海市科协副主席王智勇告诉记者,平日里常常到各科研机构、科学平台或重点实验室考察学习,这些机构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的同时,也有面向公众科普科研成果和科学知识的责任。可惜的是,多数科研机构科研成果斐然,若要科普得清楚明白、吸引人,有点难。尤其是国家重点投资的重大科学工程或者研究基地,同时也是对外挂牌的科普教育基地,到里面走走看看基本都是展板罗列,看图说话。许多市民来参观,如同“一日游”,走过、路过、看不懂。
引领观众参与互动
2004年,在李政道博士和吴冠中先生的积极倡导下,市科协与市文联共同主办首届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十年来,展览遵循“让科学走进大众,让艺术融入生活”,使得“科艺展”离真正的、吸引百姓的科学越来越近。同时,十年“科艺展”也为上海工业设计能力的提高和创意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思维活力和科学理念。飞来飞去文案策划陈笛说,主创人员翻阅了大量科学资料,设计元素不求玄妙夺目,只为引领观众参与互动,不是看热闹、玩一场,而是欣赏到实实在在的多媒体艺术,打开科学视角,引发好奇心。
来源:新民晚报
1下一页
〖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8月28日揭幕〗
本地资讯提供的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8月28日揭幕来自网络,若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8月28日揭幕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