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生活 > 本地资讯 > 上海人特性:包容、争优、法治、爱国 > 正文

上海人特性:包容、争优、法治、爱国

www.kooaoo.com本地资讯
“开埠通商,对上海人特性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我以为最突出的是以下四点,即包容、争优、法治与爱国。”今天上午,在“上海:从开埠到开放”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详细阐述了开埠通商对上海人特性形成的影响。   包容:近代上海人,本身就是流动不居的一群   说到上海人的包容,也许会有人反驳,认为上海人排外。但在熊月之看来,从开埠至今的大部分时间,上海一直海纳百川。而留给人的“排外”印象,主要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有关,是特殊产物。随着上海城市移民的复苏,“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的说法也在慢慢消解。   熊月之解释,1949年以前,上海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那个时候,上海人来的来,走的走,来了,住下,有稳定的工作,就是上海人。走了,就不是上海人。有的人来而复去,去而复来。因此,那时所谓上海人,本身就是流动不居的一群。”他举了一个例子,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毛泽东等代表长沙,董必武等代表武汉,他们都是各个省会城市所在的本省人,唯独代表上海、北京两城市的代表不是本地人。上海代表一是李汉俊,湖北人;一是李达,湖南人。李汉俊与李达都在上海生活没几年,都是从日本留学归国的,作为上海代表出席会议,从来没有人因为他们的籍贯提出异议。   熊月之说:“这个例子雄辩地说明,清末民初,无论是上海本地人,还是其他地方人,都有一个不言自明的共识,即上海是全国人的上海,不只是上海本地人的上海。既然如此,所谓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的说法也就无从谈起。” 上海人勇于创新近代行业巨子层出不穷   说到争优,熊月之解释,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崇尚、学习西洋先进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二是勇于创新。   近代上海是中国工业化的领头羊,也是中国工业创新、科技创新的先行者。近代上海名牌产品、优秀人才层出不穷。名目繁多的各类巨头、大王,诸如出版业巨头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纺织、面粉业巨头荣氏兄弟,百货巨头郭琳爽,煤炭、火柴业大王刘鸿生,烟草大王简氏兄弟,轮船大王卢作孚,银行业巨子陈光甫,都是通过激烈竞争而崭露头角或独占鳌头的。他们一不靠父祖福荫,二不靠权力垄断,而是靠卓越的素质,良好的信誉,过人的质量。他们尊重科学,钻研技术,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江海关曾对上海270家经营较好的工厂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工厂拥有从国外进口的先进机器。   上海曾集中全国四成律师有“沪人健讼”之说   近代上海是中国最早出现律师的城市。长期的法治传统,培育了上海人的法制意识,养成了上海人守法习惯。当时外地人就有“沪人健讼”之说。到了上世纪30年代,“打官司”一词在上海社会已经十分普及。1930年江苏全省6300件民事诉讼案中上海市占了4577件,达73%。1935年上海仅律师公会等律师组织的成员即达1000多人,上海一地集中了全国40%的律师。  每有爱国运动上海必走在前列   熊月之强调说,前面说到上海人崇洋,但上海人只是崇尚西洋现代化的东西,并不唯洋是崇。对于西方帝国主义歧视、压迫中国人的行径,则坚决抵制与反抗。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从晚清的两次四明公所事件,拒俄运动、大闹会审公堂事件,抵制美货运动,到民国时期的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抗日爱国运动,还有跨越晚清民国的要求公园开放运动、华人参政运动,每有爱国运动,上海人必走在前列。   他解释,上海人爱国特性的形成,与上海人口来源以及上海人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联系大有关系。上海移民与各地的联系,使得上海人对发生在全国各地的事件特别关心,催化了上海人的爱国精神与天下情怀,恋乡、爱乡发展为爱国。上海人早已习惯于将全国之事视为自己之事,在赈灾活动、爱国运动中一马当先。来源:东方网

1下一页

上海人特性:包容、争优、法治、爱国

本地资讯提供的上海人特性:包容、争优、法治、爱国来自网络,若上海人特性:包容、争优、法治、爱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