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教育资讯 > 上海首届中学生英语学术辩论联赛举行 > 正文

上海首届中学生英语学术辩论联赛举行

www.kooaoo.com教育资讯
  一年一度的海外名校招生咨询活动已拉开帷幕,许多学校已经初步排定了即将开始的接受外教面试的日期。因此,前昨两天在沪举行的首届全国中学生英语学术辩论联赛,仿佛成了中国学生与老外招生官唇枪舌剑的预演。但个中暴露出的问题,足以给这帮“尖子”生们敲响警钟。   重口才还重细节   由全国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哈佛大学辩论委员会、狄邦教育管理集团主办的中学生英语学术辩论赛,吸引了来自复旦附中、七宝中学、东北师大附中等10所学校的120多名高中生参赛,他们两人一组自由结队。其赛制也与目前常见的辩论比赛完全不同,而是类似于球类比赛的赛会制联赛,即每个队必须与其他所有的参赛队一一交锋,最终以胜负得分多寡排定名次。这种赛制的好处是,让同学们能有更多的机会“练嘴皮”甚至“磨破嘴皮”,而最终的获胜者,一定是伶牙俐齿、思维敏捷、思辨活跃的真正辩论高手。   除了考量辩手们的口才与知识含量,由一群外教组成的评委,对每场比赛所提的两个细节要求,颇耐人寻味。一个是要求每名辩手在结束发言或反驳对方意见后,都要说一声“谢谢”;另外,在比赛开始前还要求对垒的双方互相握手致意。然而记者发现,在最后的决赛前,当两名女生走到两名男生面前伸出右手时,男生们只是本能地抬手相握,根本没有站起身来。这个“失误”让评委们迅速捕捉到了。   惧怕权威成大忌   复旦附中高二年级的卢肖越同学说,从小学到初中毕业,老师和家长最注重的就是考试分数,而对辩论能力的培养和考查,一直是比较忽视的,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也基本没有辩论的要求,所以,参加英语辩论赛觉得特别锻炼人。   哈佛大学助教王赢垚不仅本人曾是个留学生,还回国为参加哈佛训练营的中国青少年讲过课。他一眼就看出了国内中学生在辩论赛场上的一些通病。他说:“首先,大部分学生在辩论中喜欢用修辞和激情,而不是用数字和证据进行论证,他们更喜欢感情化地表达,而不善于逻辑表述。其次,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学生不太敢挑战权威,他们似乎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很容易接受别人的观点,或一味地将书本知识奉为经典。而这些问题恰是辩论赛的大忌。”   表达自己的观点   昨天为优秀辩手们颁奖的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说,虽然我们的课堂教育中也逐渐引入了辩论的元素,虽然有不少学校和老师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真实的辩论,特别是用英语来激辩,这恰是我们学生的软肋,也反映了当下我们教育的一个缺憾。   此次辩论赛的评委既有哈佛大学辩论委员会的代表,也有在沪长年负责海外留学咨询的外教。他们对临场中学生提示最多的一句话就是“Be Yourself”,意即“坚持表达真实的自己”或“说出自己的见解”。而之所以要反复对中国学生如此提醒,是因为他们已经对中国传统的“好学生”标准有了疑义。比如,近年来在申请海外名校时出现的SAT一次次刷分、扎堆热门的课外活动、在团队合作中因过分追求“领导力”而导致的各自为政,由此形成的“中国式好学生”,已经越来越让海外面试官们不敢轻易地说“OK”了。

1下一页

上海首届中学生英语学术辩论联赛举行

教育资讯提供的上海首届中学生英语学术辩论联赛举行来自网络,若上海首届中学生英语学术辩论联赛举行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