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生活 > 本地资讯 > 上海流动图书车服役两年不易大范围推广 > 正文

上海流动图书车服役两年不易大范围推广

www.kooaoo.com本地资讯
  车身画着绿茵蝶舞,两侧“张开翅膀”犹如瓢虫……初看,很多人把眼前这辆中巴误认为是卖冰激凌的,其实,它叫“读者1号”,是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第一辆流动图书车。如今,它已经在街头“服役”两年。   “读粉”两年借书百余本   中午11点,静安公园门前,“读者1号”流动图书车已经“张开翅膀”如期迎客。记者看到,车身两侧“翅膀”下是一排三层书架,摆满了图书和杂志,流动图书车刚一开启就有五六名市民围着书架找起书来。   贺先生在静安寺附近的银行上班,在同事的介绍下知道了“读者1号”,每到周五,只要中午有空就会来挑挑书,“不用去图书馆,方便多了。”中午12点左右,“读者1号”迎来了借阅高峰,记者注意到,几乎每位市民借阅书籍都在2本以上,甚至有人借满6本。   工作人员介绍,“服役”两年,目前每次出车至少接待读者六七十人,图书借阅量在百余本左右。流动图书车也有了一群忠实的“读粉”,有上班族两年来从该车上借书超过百余本,还拉着同事朋友一起来借书。车上千余本图书的种类也日渐完善,以社科类图书为主,还根据上班族的需求增加了外文原版杂志。   “读者群的培育是需要过程的”   与过去的“图书大篷车”不同,“读者1号”借助无线网络技术在车上配备了办理卡证、借阅归还、预约借阅等多种服务功能。这辆车还与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一卡通”系统相连,像上海所有公共图书馆一样,能做到“通借通还”——也就是说,在小车上借阅的图书,可以在任何区县的公共图书馆归还。   记者注意到,截至中午12点,在今天运营的首个小时内有3名市民在流动车上办理了借书卡,其中1名上班族,2名附近居民。工作人员说,每次出车都有新读者加入,这让他们看到了“读者1号”的价值。   “读者群是需要培育的过程的。”静安区图书馆副馆长贾浩说,据统计,2011年日均借阅量较2010年增加一倍。如今,“读者1号”已经有了固定的读者群,包括周边上班族和居民。“这与我们开设流动图书车的初衷相吻合。”贾浩将“读者1号”定义为一种“尝试”,使图书馆服务不再局限于自身的建筑空间,而是以图书馆为中心,辐射、覆盖整个区域的楼宇和街道,“让他们变相回归‘图书馆’,却不再为借书而奔波”。   想要推广“2号”、“3号”非易事   如今,每逢周二、三、五,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辆小车会载着1000多本图书,准时停靠在曹家渡悦达889广场、吴江路休闲街、静安公园这3个白领相对集中的地方,为他们和其他市民服务。   “要是能再延长些时间就更好了。”像这样延时、增加服务次数的建议,流动车工作人员朱楚辉听到不下上百回,每次出车服务都不能按时收车,“有读者想借书,我们就把时间稍微延一延”。   要想实现读者们的建议,贾浩坦言,“一切并不容易”,流动车运行需要一系列长效机制。记者了解到,“读者1号”是伴随着静安图书馆的改造产生的,包括改装车的投入在内,日常维护也均靠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人员方面,每次出车需要3名工作人员,他们都是利用午休时间加班服务,负责书目的每周更新。另外,服务场地也是问题之一。是否允许停车、是否有外接电源,都需要多方协调才能成事。   记者了解到,虽然大范围推广流动图书车并非易事,但各区县也在进行多种尝试,比如静安的 “都市书坊”、浦东的“阳光书吧”、普陀的“图书漂流”等深入商务楼宇、社区的图书室,让市民有更多机会去阅读。(

1下一页

上海流动图书车服役两年不易大范围推广

本地资讯提供的上海流动图书车服役两年不易大范围推广来自网络,若上海流动图书车服役两年不易大范围推广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