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应对愈加频发的雾霾天气,减轻雾霾天气的不利影响,汤绪建议,应该加强部门联动,制定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
汤绪认为,控制雾霾的根本途径是改变经济和能源结构、改善城市规划布局、减少污染排放,这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当前不利气象条件是导致大范围雾霾发生的直接原因。我国很多城市的污染排放水平已经处于临界点,对气象条件非常敏感,一旦遭遇不利天气条件很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甚至发生灾害性环境气象事件。
研究表明随着城市(群)规模的不断扩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近地面风速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18m/s),上海的下降幅度尤为显著(平均每年下降0.031m/s),导致城市的大气扩散能力不断削弱。
“在上海防汛防台工作中,有专门的防汛防台专项预案。因此建议参照防汛防台工作经验,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气象、环保、交通、卫生、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展雾霾天气影响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基于雾霾天气预警的部门联动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应对措施,有效应对不利影响。”汤绪说。
年内推出市民舒适度指数
汤绪表示,市气象局除了将继续针对每天的空气质量和环保部门进行会商外,还将综合PM2.5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如臭氧、气溶胶等内容,在原有体感指数的基础上推出综合性的市民舒适度指数,今年年内将通过网站、电视电台、微博等多种渠道对外发布。
此外,汤绪还建议加强雾霾天气对呼吸道、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影响机制研究,建立雾霾气象健康服务平台,并将其纳入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结合上海正在试点的家庭医生制度,在出现雾霾天气之前及时将相关信息发送给家庭医生和易感人群,提醒易感人群适当调整生活工作计划,加强自我防护,或者咨询家庭医生积极采取医疗干预,减少雾霾天气对健康的不良影响。”汤绪说,“同时加强雾霾天气的科学解释和科普教育,积极适应雾霾天气,减轻雾霾天气对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
昨天政协分组讨论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金忠明也认为,空气污染问题和教育问题两者是有密切关联的,对学生和市民都要进行绿色教育和生态教育观念的普及,才能突出城市的文明度、和谐度和幸福度。
汤绪还建议,加强室内空气净化控制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引导公众基于室外雾霾天气预报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室内空气洁净,保护自身健康。
汤绪透露,今年外滩信号塔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能够正式启用,为黄浦江上的往来船只提供及时灾害性天气预警。另外他还呼吁将来相关部门在建设中心城区的高层建筑时可考虑增加其灯光预警功能,
1下一页
〖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
本地资讯提供的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来自网络,若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