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生活 > 本地资讯 >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音符依然“新鲜” > 正文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音符依然“新鲜”

www.kooaoo.com本地资讯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的音乐舞蹈节,是上海文化艺术的标志性品牌项目。起源于1959年的“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1960年5月正式命名为“上海之春”,2001年起改名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至今已举办29届。   50多年来,“上海之春”始终将扶持、推出新人新作作为主要办节宗旨,同时积极展示中外艺术精品、促进群众文化繁荣。在这个平台上,一大批优秀作品如《红旗颂》《梁祝》《白毛女》等成了经典,朱践耳、吕其明、何占豪、俞丽拿和闵惠芬等一大批艺术家成了大师。“新人新作”已培育出“海上新梦”“未来音乐家”“春天的律动”等多个音乐舞蹈新人新作项目。可以说,“新人新作”正是“上海之春”活力长在、魅力永存的“生命密码”。   “50多年,30届,这个彪炳中国音乐史的数字,证明了一种坚持——对于音乐文化的坚持,对扶新作推新人的坚持。”今晚,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将在上海文化广场开幕,年逾七旬的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不禁感慨。   五月是上海美丽、温暖的春之季,有了“上海之春”这充满诗意主题的艺术节庆,来自世界各国的曼妙音乐如甘泉般浸润着整座城市。   从这里,新人被“推”上舞台   54年前,《梁祝》的旋律第一次奏响于兰心大戏院。“上海之春”推动中国音乐行进的步伐,在18岁的俞丽拿,20多岁的何占豪、陈钢身上,显得如此青春激荡。   2013年的今晚,当年闪亮乐坛的吕其明、周小燕、陈钢和俞丽拿等名家的接棒传人,也已成为中流砥柱。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上,星光璀璨。在国内外重大音乐比赛中获奖的廖昌永、黄英、沈洋、孙颖迪、黄蒙拉和于冠群等,将在“百年老团”上海交响乐团伴奏、余隆激情执棒下,奉献他们的获奖曲目和一批中国原创音乐。   “15年前,我连得3个国际比赛大奖后,是‘上海之春’推我上台,给我做了第一身像样的演出服,为我举办了首场个人音乐会”,本届开幕式上的几乎每一个主演者,都有一份类似廖昌永这样的记忆。男低音沈洋难忘,2011年的“上海之春”个人独唱音乐会上,长他40岁的上音老院长杨立青甘当“绿叶”,为他做钢琴伴奏。   明星与名家们的成长之路,折射了多年来“上海之春”坚持扶助新星的努力和成果。今晚,成熟和成长起来的新人们,将代表上海顶尖艺术人才队伍,共同在舞台上压轴唱响《祖国,我为你干杯》。   从创办初始至今,“上海之春”推举新人的手段渐趋“国际化”。20天后的音乐节闭幕式,请来的将是1934年创立的捷克布拉格交响乐团。“大师格里格的钢琴协奏曲,被推上台与乐团合作的是上海本土钢琴家孙颖迪。而许舒亚的交响音诗《韵》,也将被该团献演。”上海音协秘书长郭强辉说,正是通过这样的强力推介,2014年捷克布拉格之春音乐节的舞台上,中国青年演奏家及民族歌曲得到对方邀约,将堂皇亮相。   在这里,新作留下乐坛首个轨迹   九旬作曲家朱践耳先生对“上海之春”的评价字字见分量——“坚持了半个多世纪,举三十届之力,‘上海之春’树立起的是一块‘新人新作’的品牌。”他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创作,一次次地通过这个舞台被“尝鲜”,并结交着新的知音。“只有作品不断被演奏、被听到、被批评,才能不断完善,也才有可能成为一部优秀之作。”令老作曲家欣慰的是,如今更多海内外的全新作品荟萃在上海的音乐节日里,留下他们在乐坛的第一个轨迹。   上海音乐家协会如今为音乐节进行的新作征集,有个浪漫的名字——“海上新梦”。今年第七届征集依然面向世界华人音乐家展开,部分出色作品的创作者还会由组委会承担路费,专程被请来首演音乐会现场听反响。4月30日晚,《雷雨》《申城随笔》等5部管弦乐,《再别康桥》《牵着你的手》等7首艺术歌曲将在“海上新梦”新作音乐会上重头推出,等待音乐圈内外评说。   上海音乐学院,今年还主动叩击音乐剧市场的大门,推出音乐剧《楼兰》。作曲家赵光表示,这既是为了“搭一搭演出市场这根脉”,也将思考“不走纯商业路线,强调和坚持艺术性”。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托举的新作和新星既是上海的,更是全国的、国际的。上海文联党组副书记王依群眼中,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新世纪,“上海之春”中的“上海”两字更是突破地域概念,“上得舞台、出得大海”的平台,他介绍本届“上海之春”头一次邀得全国九大音乐学院举办专场演出。   还有更多新作、新人跨洋越海而来——龚天鹏带着《蜜源》第一组曲等代表作来了;华人演奏家宁峰、顾晨、金朕弘、秦立巍新组的“龙四重奏”,带着《玛旁雍错》等新作来了;美国青年钢琴家克莱默、朝鲜族高手金文彬也来了,站在上海为他们搭建的独奏舞台上,新作和新星互相映衬,光彩四射……   走出去,音乐跳出圈内人游戏   二胡名家闵惠芬说,没有半个多世纪来播种音乐、走入大众的努力,如今成为经典的当年新作,不会在观众中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也不会有真正的“共享”。俞丽拿忘不了,《梁祝》公开首演之夜的剧场坐了不到千人,但第二天、第三天,音乐会录音经过电台的播放,这首小提琴协奏曲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半个多世纪来,让音乐走出剧场,追求“专业界的创作也能为观众所喜闻乐见”,一直是“上海之春”的方向。它让音乐跳出了“圈内人的游戏”,让颗粒饱满的音符像春天里扇开翅膀的蝴蝶,把花雨和芳香播撒到人群最广处。   时逢30届,不仅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的表演团体及艺术家们将奉献52台音乐舞蹈演出,在城市的多个区域和社区、网络,4个“节中节”、3项艺术赛事以及群众文化活动次第展开,将让“满城音符欢歌”这句话为市民感知——   首次举办的全国华人微博钢琴大赛以新媒体的优势,把千百市民参与演奏的种种令人感动和妙趣横生的画面,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   明天开幕的上海之春国际管乐节,将在浦江两岸为万千音乐爱好者和游览者,打开“游船江上飘乐”的美丽画卷;   5月初的国际合唱周群集世界各国“唱歌的好嗓子”,2013世界音乐季让人在户外跟世界音乐一流团体和名家共同“玩”音乐,上海音乐厅的“迷你音乐节”则将带旁白的音乐会与有小朋友参与的工作坊相结合,普及二十世纪初的现代音乐作品……   “只要让人们享受音乐,在春风中陶醉于旋律和鼓点,什么样式我们都应该尝试。共享,将让音乐更加美好。”正在张罗音乐节的上海音乐厅副总经理方靓说。 来源:解放日报

1下一页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音符依然“新鲜”

本地资讯提供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音符依然“新鲜”来自网络,若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音符依然“新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