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多久才能挖出东西?”、“挖出的碎片如何保存?”、“如何保证文物不被破坏?”今天,黄浦区大同中学的200多名预备班学生来到了位于松江区的广富林遗址考古现场,近距离地与专家接触,了解真实考古的情况。
广富林遗址广富林遗址位于松江区方松街道广富林村村北的施家浜河道及两岸一带。约处于40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文化遗存完全不同于以往分布于该地区的所有其他文化,在环太湖地区是第一次发现。整个遗址约有10万多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末被当地村民发现,并一直进行着考古挖掘。
中午时分,在松江广富林遗址考古现场,东方网记者看到,同学们正围绕着一个个坑洞,观察挖掘者们铲土、筛选、运土等方方面面。虽然今天温度高达近40度,但同学热情不减,见到现场专家就围上去询问各自关心的问题。
来自上海博物馆考古部的黄翔担任讲解员,他告诉同学,考古与历史有着很大的区别,后者主要靠书籍文献,以书写者的观点表述,前者则通过实物,对历史进行验证。目前考古现实广富林文化有一部分来自北方,说明上海从4000多年前开始,就已经是移民城市。
与考古现场的近距离接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大家纷纷讨论起文物的年代、价值,甚至观察起地面上散落的各种碎片。不少同学告诉记者,过去只是去过博物馆或是见过考古的图片,今天亲眼所见,原来考古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据了解,“上海考古第一课”是本市首次为青少年开设考古校外课堂,除让学生摆脱课本了解古代文化外,也希望从中培养出新一代的考古爱好者。活动拟定于7月2日-7月9日进行,将组织1300多名学生前往参观,同时参观的项目还包括位于松江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兴教寺塔(方塔)和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砖刻照壁。
来源:东方网
1下一页
〖“上海考古第一课”开课〗
本地资讯提供的“上海考古第一课”开课来自网络,若“上海考古第一课”开课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