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生活 > 本地资讯 > “一封家书”呼唤常回家看看 > 正文

“一封家书”呼唤常回家看看

www.kooaoo.com本地资讯
老年人冬季如何防治慢性病,沪上又有哪些针对老年人的新骗术出现,如何保证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今天上午,上海老年报社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上海李东方律师事务所在淮海公园举办“真情为老,服务社会”咨询活动。同时,由老年报社、411医院主办的“一封家书”老年人亲情与健康关爱行动也在现场启动,现场由女兵作为子女代表宣读“敬老爱老倡议书”并设立411医院“健康家书”投递信箱,为老年人登记联系地址,定期投递健康知识信函。期望以“家书”的形式呼唤儿女们重视父母亲情,常回家探望,更多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据市统计局统计年鉴显示,上海已有60岁以上老年人367.32万人,而其中约89%的老人依然以居家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随着近年来老年抑郁症案例的屡屡出现和多次老年人意外事件的发生,对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患病老人的照料和关爱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

独居老人身心健康引担忧

    近日,一位家住闸北区的独居老人因骨折后行动不便,每天憋着只去1、2次厕所,没想到却因此引发肾积水,险些危及性命。“门诊中老年人因为就医不便或无人陪伴导致延误疾病、加重病情的情况并不少见,”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411医院男科主任白迎堂教授在此次活动现场表示。有关机构曾发布了一项对上海市老年人就医观念的调查,调查中显示有47.3%的老年人存在错误的就医观念,有31.1%的老年人认为一些小病小痛不用去医院。

    记者了解到,上海近10年来仅媒体有报道的独居老人猝死事件就有20多例,一些猝死老人的尸体甚至几天、几个月后才被外界发现。而据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在今年7月透露,上海已有23.35万独居老人。相比于有伴侣或与儿女共同生活的老人,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和患病后的照料问题最令人担忧。有关机构近年来对“上海老年人生活质量满意度”的系列调查报告也指出,偶居老人和与子女合居生活的老人幸福指数均明显高于独居老人。

年轻儿女需“常回家看看”

    据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网站上发布的统计年鉴显示,目前上海专业养老机构及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约可服务近40万老年人,这意味着上海360多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约89%还将以居家养老为主。而该中心2010年发布的调查显示,沪上老人与子女一起居住的不到四成。因此,儿女对父母的日常照料和关怀具体将体现在是否能做到“常回家看看”。对此,记者在采访中发现,100位受访年轻人中仅有37位受访者表示每周至少会探望父母一次,而其余6成多儿女探望父母的频率不足1周1次,少数受访者甚至只有在春节、中秋等节日才会去一次父母家,而究其原因,受访者多表示工作太忙。

   “尽管规定儿女必须经常回家探望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于今年7月正式实施,但对于多数老年人来说,并不可能真将没有常回家的儿女告上法庭,更需要的是儿女的主动关怀,”心理咨询师张少华表示,近年来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的情况很多,尤其是独居和患病的老人,甚至出现过自杀的案例。“儿女不仅要多探望,还要多和老人沟通,给予老人精神慰藉,而不是一回家就低头看手机、玩电脑,如果确实无法回家,也要经常电话问候,让老人能感觉到家庭的温馨和子女的亲情”。

8成老人盼儿女每周回家


    在淮海公园活动现场,记者了解到,大部分老人最大的心愿除了健康就是希望能常见到儿女,受访者中8成老人表示期望“儿女能每周回家一次”。对此,白迎堂教授表示:“老人心疼儿女,往往只提最低期望的要求,比如每周能回家吃个饭或者2、3天想起来打个电话回家,而很少对自己身体的不适跟儿女诉苦。”他说,此次活动医院除提供现场医疗咨询外,由女兵代表宣读“敬老爱老倡议书”、为老年人开辟“健康信箱”,让有慢性病和日常健康资讯需求的老人现场留下地址、邮箱,定期为老年人寄送“健康家书”,就是想以此表示医院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问候和关怀,补充一部分儿女未及的孝心。

    据了解,目前沪上不少社区中已经开展了对独居老人的关怀服务工作,政府也为不少独居老人配备了紧急救助产品。“社会可以进行一些补充性的服务,但不可能也不应该替代儿女的赡养责任,”一位大学教授对此表示。

1下一页

“一封家书”呼唤常回家看看

本地资讯提供的“一封家书”呼唤常回家看看来自网络,若“一封家书”呼唤常回家看看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