驐(音dūn)鸡,即阉割过的公鸡,老上海人都知道,这种鸡以肉质细嫩鲜美著称。不过随着时代变迁,懂得驐鸡技艺的人越来越少,驐鸡已很难在市场上看到。
在浦东新区大团镇,有一个名叫董掌根的花甲老人,他驐鸡40余年练就了一手绝活,被称为“南汇一把刀”。虽然至今仍能保持每小时驐40至50只鸡的神速,但他仍担心,这门技艺有一天会失传。
“这辈子驐的鸡数不清”
在大团镇海潮村,记者见到了67岁的董掌根。虽然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上了深深的沟壑,但他说话声音洪亮,精神也很矍铄。
董掌根告诉记者,以前生活水平较低,按照老上海的风俗习惯,每逢春节就要吃驐鸡。
据董掌根回忆,申城驐鸡的黄金时期,是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因为需求量大,那时老董一个小时要驐50只左右,连续两个月竟然驐了2万多只鸡。
当记者问董掌根这辈子驐了多少只鸡时,他笑了笑说:“这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清了,保守估计也有三四十万只。”
年货展上现场表演驐鸡
在光大会展中心的新春年货展上,董掌根的驐鸡甫一出现,就吸引了市民的目光。虽然每只售价高达160元,是普通鸡的一倍多,但购买者还是络绎不绝。60多岁的市民潘阿姨说,已经有20多年没看到驐鸡了,如今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种鸡。
董掌根在年货展上表演了一次驐鸡绝活。他的工具很简单:普通手术小刀、小弯钩子和棕绷丝。先将公鸡放置在竹篾编制的圆形专用架子上,将鸡脚和鸡翅膀固定住,然后用小刀轻轻划开鸡尾部,用钩子先后勾出一对睾丸,然后再用棕绷丝结扎血管止血,“手术”便大功告成。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过1分钟左右,公鸡也没有明显出血迹象。
董掌根如今每小时仍能驐40至50只鸡。不过,他仍担心,自己哪天拿不动刀了,这门技艺便没了接班人。“附近村子的几个年轻人之前来找我学习驐鸡,但驐鸡是一门很需要下功夫的技术,需要刻苦勤奋地钻研。几个年轻人都吃不了苦,学了一阵子也没什么长进,就放弃了。”董掌根表示,希望这门技艺能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市民品尝驐鸡美味。
市家禽业协会副会长陈印权表示,驐鸡在上海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不过其养殖技术成本高,饲养量极少。“过去只供应香港,在计划经济年代,上海市民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按照人头分到几两,一家几口人才能分到一只。有的人家还从亲戚、邻居那里凑人头,才能吃到整只驐鸡。”目前,已有企业想通过规模化养殖发展驐鸡产业,挽救这一老祖宗传下来的技术,但苦于该技艺后继无人,目前也只能聘到董掌根一位技工师傅。
1下一页
〖驐鸡技艺或失传 “南汇一把刀”忧心〗
本地资讯提供的驐鸡技艺或失传 “南汇一把刀”忧心来自网络,若驐鸡技艺或失传 “南汇一把刀”忧心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