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旅游 > 旅游攻略 > 上海一个至今仍在使用的古邮局 > 正文

上海一个至今仍在使用的古邮局

www.kooaoo.com旅游攻略

  走过朱家角放生桥,穿过熙熙攘攘的西门街,沿着青青的石板路,会看到一个红砖灰瓦的小楼。

  漆木的门窗,古旧的雕饰,旁边还有一个古董店,一切布置都彷佛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市井,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正门前面的邮筒泄露了谜底,原来这是个清朝的邮局。

  清朝的邮局?

  没错。


门帘上的大清邮局很容易让人以为误入电影拍摄地
门帘上的大清邮局很容易让人以为误入电影拍摄地
旁边的古董店是不是为了衬托大清邮局的古老而存在?
旁边的古董店是不是为了衬托大清邮局的古老而存在?

  墨黑的邮筒上标注“大清邮政”的字样,连门帘也有“大清邮政”的繁体字,确实是华东地区唯一保留至今的古邮局---大清邮局。

  门票5元,相当的实惠,在享受了邮政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来感受一下当年邮局的风光,走进一段历史。

中国第一套邮票 大龙邮票
中国第一套邮票 大龙邮票

  公元1896年,清朝政府设立大清邮局。

  作为当时代表中国文化和经济前沿的上海,公元1903年,青浦朱家角于西街头设立了大清邮政代办分局,成为上海地区清代十三家通邮驿站之一,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标志了上海的邮政进入了现代化。

古代烽火台在信息传递中起着重大作用
古代烽火台在信息传递中起着重大作用

  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信息传递的国家之一,来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的关于戍边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载,是中国最早关于通信的记载。

  到了周朝,开始设立了专门传递信息的机构——驿馆,这说明邮驿与烽火台通信,一开始是源于奴隶制国家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对通信的需要。而那“千金一笑”的故事也与烽火台有很大的关系。

  传说,周幽王有个爱妃褒姒,很漂亮,但不肯笑,为此,周幽王就下旨:“谁要能使娘娘一笑,就赏他一千斤金子”。

  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点烽火戏诸侯”的办法,以换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带着褒姒登上城楼,命令四下点起烽火,临近的诸侯看到了烽火,以为外敌来犯,于是便领兵赶到城下救援,只见灯火辉煌,鼓声喧天。一打听才知道周幽王为了博爱妃一笑,而做出荒唐的事,敢怒不敢言,只好收兵回营。褒姒见此,果然淡然一笑。

  事隔不久,外敌来犯,点起了烽火,却无援兵赶到,结果外敌杀死了周幽王,灭了西周。 


烽火戏诸侯 导致周国灭亡
烽火戏诸侯 导致周国灭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制订了邮驿律令,有了专门的邮驿人马,形成了我国最早的邮驿法。汉朝,经过洗浴的“丝绸之路”中国的邮驿文化传播到了印度、波斯和古罗马帝国等。唐宋代,中国的邮驿发展到了海上,开辟了海上邮驿;明清有个书信往来,还发展了“加急铺”“鸡毛信”等新的形式。

  驿站是官府的通信组织,只传递官府文书,尽管规模宏大,组织严密,但从不担当民间通讯的任务,而一般老百姓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只能托人捎带,或鸿雁传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古代的人们通信是很艰难的。

  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产物的大清邮政,在走过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也经历了民营的邮局——外国邮局——文报局——海关邮政——大清邮政等不同阶段。中国邮政开始出现了官民公用的情况。

古代家书多为读书人代笔,一封家书抵万金
古代家书多为读书人代笔,一封家书抵万金

  在邮局里,我们看到了古人代人写信,家中妻子读书信的画面。一个邮局传递了多少人的思念,多少人的希冀。邮局内的邮寄明信片,让我们看到现代的影子。

  邮局后门临河,因为古代江南地区水路交通很发达,邮政传递大多使用船只,当年通邮都是通过这个港口将邮件运进运出的。河边一艘仿制大清邮船,泊在河中,再现当年繁忙的情景。

邮局后门的通邮港口至今仍保存,显示当年的繁闹
邮局后门的通邮港口至今仍保存,显示当年的繁闹

  今天的我们在感受电子邮件、快递,邮政,国际快递的时候,不仅感谢现代的信息畅通,便利,更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强大和经济昌盛。

  一个邮局,让我们看到了一部信息革命的历史。

1下一页

上海一个至今仍在使用的古邮局

旅游攻略提供的上海一个至今仍在使用的古邮局来自网络,若上海一个至今仍在使用的古邮局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