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生活 > 本地资讯 > 长宁建空轨没有具体日程表处于酝酿阶段 > 正文

长宁建空轨没有具体日程表处于酝酿阶段

www.kooaoo.com本地资讯
  上月,有关悬挂式空中列车有望在“十二五”期间落户长宁临空经济园区的消息引发了很多市民的关注。不少市民头一次知道,原来除了地铁、轻轨,还有一种悬挂在空中运行的“空轨”。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交通方式,“空轨”目前已经引起了很多城市的兴趣,在上海,除了临空经济园区,虹桥商务区也已针对“空轨”进行前期论证、调研。   那么,“空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它与地铁、轻轨有何区别?发展“空轨”有没有必要?带着市民关心的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交通专家。   长宁临空经济园区想试点“空轨”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发展悬挂式空中列车系统研讨会”上传出消息,长宁临空经济园区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启用“空轨”,缓解高峰时间的出行压力。   对于这一消息,不少市民在感觉新奇的同时也不禁疑问:为什么长宁区想在临空经济园区试点“空轨”?建设“空轨”能解决什么样的交通问题?对此,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宁区考虑试点“空轨”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这一区域有这方面的交通需求。李晔介绍说,临空经济园区位置很独特,它是夹在外环线与虹桥机场航站楼之间的一个狭长区域,由于机场区域的特殊性,使得这一地区的进出交通不是太方便,“它的周边有多条轨交线,但却往往‘可望而不可及’。”对定位为总部经济、虹桥门户的这一地区来说,急需要解决被优势交通包围却不能用的问题。   其次,在区域内建设地铁不太现实。作为一种大容量、高服务品质的交通方式,地铁的优势毋庸置疑,不过地铁的投资高、建设周期长,在相对较小的区域专门建设地铁代价太大,“这就需要有一种同样高品质的公共交通,将地铁延伸出去,提高公共交通的竞争力。”   再次,临空经济园区人流集中,出入交通对地块的分割也比较严重,需要一种交通方式把区域交通的便利转化为地方交通。   虹桥商务区也在考虑建“空轨”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临空经济园区,长宁区的虹桥商务区也在考虑“空轨”建设,目前已经在进行前期的论证和调研。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方面透露,通过调研,认为“空轨”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区域交通问题的方式,“一是它不占地,二是它能够解决一定区域内交通的快速流动,另外它也是一种景观。”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公交车也有解决区域内交通问题的作用,但公交配套要涉及路口、路面,而且地面道路肯定要有红绿灯,这让人感觉还是不太方便。这位负责人透露,临空经济园区有成熟的居民区,也有商务办公楼,区域内的交通问题比较迫切,而虹桥商务区与临空经济园区在交通方面有相似的地方,“只是虹桥商务区居民不多,将来最多的是办公人员,另外还有枢纽、会展的人员,这些人员在区域内的流动问题需要解决。”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区域内的交通问题,虹桥商务区已规划了包含地下、地面、空中的立体交通方式。在地下层面,目前已经规划了21条地下通道,将来地下通道既可以步行也可以坐电瓶车;在地面,有公交车;在空中,有廊道,目前已规划了十几条连通不同建筑物的空中廊道,将来不同建筑物的人员可以通过廊道穿行。而除了廊道,虹桥商务区还考虑在空中设置“空轨”,目前已经在进行前期的论证和调研。   据介绍,如果虹桥商务区建设“空轨”,可能会在不同建筑物之间架设,由于架设空轨对建筑物的强度有要求,目前虹桥商务区已对各建筑物有这方面的规划要求,“即便将来不建空轨,对建筑物也没有影响,如果将来要建,也就不用再另外对建筑物进行加固。”   》为何要引进“空轨”   “空轨”是轻型、中速交通运输工具 适合解决“最后几公里”交通问题   “空轨”于1893年由德国人Eugen Langen发明,1898-1901年著名的悬车之城——德国鲁尔区wuppertaler修建了13.3公里的悬挂式单轨铁路,这是历史上最早、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悬挂式单轨交通。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介绍说,“空轨”属于轻型、中速、中运量的交通运输工具,是单轨交通系统的一种。据介绍,单轨交通的轨道是一条带形梁体,车辆跨坐于其上或悬挂于其下行驶,前者为跨座式单轨,后者为悬挂式单轨(即“空轨”)。“地铁、轻轨、火车等大家熟悉的轨道交通都是双轨,‘空轨’是单轨,这是最大的区别。”   孙章表示,与地铁相比,“空轨”最大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他认为,由于单轨交通一般利用城市道路中央隔离带设置结构墩柱,占地面积比地铁要小很多,因此对于土地紧张的城市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不过,在拥有显著优点的同时,“空轨”的缺点也非常明显——载客量太小。孙章介绍说,“空轨”是悬挂在空中运行的,这决定了它的负荷不能太大,与地铁列车6节甚至8节车厢的“规模”相比,“空轨”要“迷你”得多,一般只有2节或3节车厢,每节车厢定员也只有75人,这与一节车厢可以“塞”进上百人的地铁无法相比。   因为运载能力有限,“空轨”一般不用于主干道交通运输,而是用于人口不多的中小城市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辅助,连接地铁枢纽至大型商圈、学校、住宅区等,此外,还可以在机场、会展中心、游乐场、旅游区等小容量的线路上用作局部运载工具。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晔表示,“空轨”的特点决定了它适合在一定区域内“微循环”,可以作为地铁沿线的分支线路,解决居住区或者写字楼到地铁站之间的最后几公里问题。   德国已经安全运营100多年 多项措施保障安全和逃生   想到列车是悬挂在空中运行,不少市民心里都有点嘀咕:这样安全吗?一旦出了故障怎么办?   对于这一问题,轨道交通专家一致表示,“空轨”在安全上绝对有保障,德国的“空轨”已经安全运行了100多年。“2002年,德国曾经为空轨安全运行100周年举行了盛大仪式,日本也已运行了好多年。”孙章说道。   据介绍,在安全设计方面,“空轨”有多项措施,比如,以非燃性材料建造车体以防失火,装置多套供电系统以防断电,驱动轮及导向轮均有备用,车门无法由乘客随意打开以保证安全。   而在逃生方面,列车若在站间路段行驶发生异常,可由随车人员手动操作使列车继续运行,在1-2分钟内到达下一车站,让旅客下车疏散。若列车于站间路段发生故障而无法开动,可派遣救援列车前往故障地点疏散乘客;若在双线路段,救援列车可开往故障列车旁,对齐车门后平行停放,再于两列车车门之间放置踏板,以使乘客横跨到救援列车后载离。   解决区域交通衔接问题   “空轨”运行效率比公交车高   目前,国内不少对“空轨”感兴趣的城市,都是想利用“空轨”解决某一区域内的交通衔接问题,比如从居住区或写字楼到地铁站之间的最后几公里问题。那么,是否可以用公交车达到这样的目的?   对此,一位业内专家透露,国内很多城市现行的方案就是靠地面公交去“补充”,但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不如有轨交通,“公交车占用地面道路,公交车密度太大的话,中心城区地面交通压力就会增大。”   他介绍说,公交车在理想条件下(全封闭车道、无红绿灯)每小时的运量能达到1万人次,但因为占用地面道路资源,就会影响整个道路的通行情况,“比如双向6车道的道路,每小时的车流量在4000左右,辟出2条公交专用道之后,道路资源就减少了1/3,每小时的车流量也就不足3000。”   他表示,“空轨”每小时的运量能达到1.2万-1.5万,而且它不占用地面资源。此外,公交车肯定会遇到红灯、道路拥堵等情况,运行时间上不如“空轨”有保证。   而在投资方面,虽然与“空轨”相比公交车的投资较少,但公交车车辆使用寿命一般只有5年,5年以后就会存在尾气不达标等问题,而空轨没有污染,使用寿命为30-35年。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晔认为,如果寻找介于地铁和公共汽电车之间的新的公共交通方式,会有多种选择,比如低速磁浮、有轨电车、“空轨”等,“‘空轨’只是方式之一,并不是全部方式,只不过目前来说它相对更可靠一点。”   》国内引进“空轨”现状   引进后有哪些技术改进?自动控制变人工控制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德国的空轨线路采用的是无人驾驶技术,运控成本很高,导致性价比不是太高。国内在引进“空轨”技术时,为了使其性价比比较合理,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黄桂兴透露,“空轨”引进国内之后,无人驾驶模式已改为人工驾驶模式,“这样就把自动化控制的一大块成本降下来了,性价比就比较高了。”黄桂兴表示,国内引进“空轨”技术,是属于分批买断专利性质,“引进了之后再根据国内的情况进行改进。”   中国南车株洲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戴南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透露,目前国内已经对“空轨”的技术进行了改进,“比如,把原来380伏的交流电源改成了750伏的直流电源,这样能减少线路的损耗;另外,还把驱动改成了交流驱动。”戴南山表示,目前国内生产“空轨”在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像铝合金车体、运控系统这些在地铁上已经都运用得很成熟了。”   国内是否有需求?已有十几个城市考虑   采访中,多位业内专家透露,目前国内已经有十几个城市在考虑建“空轨”,“比如温州、青岛、洛阳、天津、西安等等。”对于“空轨”在国内的市场前景,不少专家都持乐观态度。   戴南山认为,之所以认为“空轨”在国内有推广空间,一方面是国内很多城市人口密度大,道路拥堵状况比国外城市要严重,尤其是汽车保有量猛增后地面交通紧张,需要一种占地面积小的交通方式解决小区域的交通问题。另一方面虽然地铁的运量大,但其成本也高,并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建地铁,“比如在一些二线城市,客流量并不是太大,建地铁比较浪费,所以像空轨这样中等运量的交通方式就有空间。”   李晔也表示,除了临空经济园区外,上海还有不少地区都有中运量公共交通的需求,比如迪士尼周边、黄浦江两岸的滨江地区等。此外,像昆山、吴江等经济发达、不太可能建地铁的城市也有需求。   “空轨”距离市民有多远?仍处于酝酿呼吁阶段   根据日前“发展悬挂式空中列车系统研讨会”上透露的消息,目前,长宁区已经初步设想了一条“空轨”路线:以13号线丰庄路站(在建)为起点,以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为终点,长约10公里,设14站,中途串联2号线和16号线淞虹路站,运行全程大约半小时。   这是不是意味着“空轨”已经距离上海市民很近了?对此,李晔透露,长宁区对“空轨”确实很感兴趣,并已提上议事日程,“但目前只是处于酝酿与呼吁阶段,还没有具体的日程表。”   李晔介绍说,常规情况下,一条交通线路的“诞生”要经历如下一番流程:纳入全市统一的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但不纳入地铁规划,一旦纳入地铁规划需国家审批);进行预可行性研究;确定项目投资主体和运营方式;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技术方案;设计施工;移交给运营主体;正式运营。“目前长宁初步设想的‘空轨’规划,只是临空园区自己做的一个规划,还没有纳入全市统一的规划,所以还只是处于前期的论证阶段。”   “空轨”的安全措施   以非燃性材料建造车体以防失火,装置多套供电系统以防断电,驱动轮及导向轮均有备用,车门无法由乘客随意打开以保证安全。   》不同声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空轨”有节省土地、噪音小、建设周期短等优点,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比如载客量相对较小、可能会对城市景观造成割裂等。也正因此,业内专家对于“空轨”一直存在不同看法。   上海是一座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又极度密集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是否应该发展中等运量的“空轨”?既然“空轨”已经诞生100多年,为什么国外没有大规模推广?针对市民关心的多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持不同观点的专家。   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空轨”这一新鲜事物,在建设之前,还是有必要进行多方论证和详实的调研。   争议1   上海是否适合发展“空轨”?   正方:   试点目的是打造   新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晔认为,在上海试点“空轨”的目的并不是要解决干线交通问题,而是探索、打造一个新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解决区域交通问题。   “打个比方来说,地铁网络相当于人体的大动脉血管,地面公共交通相当于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而‘空轨’则是重要器官内的血管和联通大动脉的血管。”李晔认为,目前上海的公共交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一方面地铁的基本网络已经建成,不可能再有大的变化,而且地面汽电车等公共交通也已经接近饱和;另一方面,停车难决定了上海一定要控制小汽车的数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急切需要打造一个介于地铁和公共汽电车之间的新的公共交通体系,以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竞争力。李晔表示,“如果通过在长宁区的试点,打造出了一种新的模式,那么上海就可以提供产业输出。”   反方:   城市人口出行和客流量   决定我国不适合建“空轨”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建设“空轨”持反对意见。他认为,目前世界上建有“空轨”的只有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空轨”都只有三条,且都是短距离运营。而这两个国家建有“空轨”的地方都是小城市。   “德国伍珀塔尔人口只有43万,日本广岛、湘南、千叶也都是小城,人口密度都不大,在这些地方空轨载客量低的缺点并不突出。”这位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非常大,即便是具体到某一个区域,上下班高峰时的客流量也是惊人的,“大中城市交通的最主要矛盾是巨大的客流量和欠缺的运输能力,而空轨恰恰在运输能力上存在不足,所以不太适合我国的国情。”   一位考察过日本千叶“空轨”的专家透露,千叶的空轨经过市中心,只有两节编组,非高峰时间比较空,看风景很不错,“我个人认为,空轨更适合用于一些小城市的旅游观光。”   争议 2   为何国外没有大规模推广“空轨”?   原因一:   国外人口密度相对较小   地面交通网络发达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黄桂兴透露,国外没有大规模发展“空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外很多大城市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比如欧洲很多城市,它的有轨电车已经把交通问题解决了,没必要再建空轨。”   第二个原因是“空轨”作为一项比较先进的技术,现在还没有引起太多国家的注意,“有的虽然注意到了,但看到德国空轨的造价太高就放弃了。”黄桂兴说,德国的空轨线路采用的是无人驾驶技术,运控成本很高。   原因二:   “空轨”可能会   给城市景观造成破坏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空轨”没能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推广,一方面确实是因为欧洲很多城市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且地面交通网络发达,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空轨”可能会破坏城市景观。这位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空轨”不占用地面道路,但它架在城市上空,如果规划不好会“煞风景”。   一位网友也表示,在国内很多城市,如今高架桥已把城市绿化和城市建筑立面破坏殆尽,“再修一座立柱林立的‘空轨’,那就更难看了。”   而一位所在区域对“空轨”有兴趣的人士也坦言,尽管调研和论证数据显示“空轨”是一种不错的解决区域交通问题的方式,但对于建设“空轨”也并非没有顾虑。“它的投资不是特别大,但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和成本回收的问题,此外还要考虑与整个区域协调的问题,如果规划不好,破坏了区域内的整体视觉,那就得不偿失了。”

1下一页

长宁建空轨没有具体日程表处于酝酿阶段

本地资讯提供的长宁建空轨没有具体日程表处于酝酿阶段来自网络,若长宁建空轨没有具体日程表处于酝酿阶段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凡来源为“酷爱网”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转载时内容中请做上我们的链接。

查看更多 >> 本地资讯